當前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正保婦幼課堂 > 嬰幼兒養(yǎng)育系列課程 > 正文

你對孩子過度養(yǎng)育了嗎?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wǎng)    打印 | 收藏 |
字號

| |

對于子女的生活,太多父母表現(xiàn)出過度指導、保護、介入的傾向,他們對孩子幾乎會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對優(yōu)質教育也有極高追求,這是一種“過度養(yǎng)育”的狀態(tài)。但實際上,這樣往往適得其反,導致孩子成年卻未成人,既缺乏基本生活能力,又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與此同時,因為過分擔心孩子,父母也會飽受負面情緒摧折,無法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

類似這樣的場景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懷孕起就開始注重營養(yǎng)和胎教,害怕胎兒在母體因欠缺營養(yǎng)發(fā)育不全,整個孕期在擔心和焦慮中渡過;

孩子出生后,什么時候喂奶,什么時候斷奶,什么時候添加輔食;長大后,每天吃什么,喝什么,營養(yǎng)是否均衡,身高、體重能否達標讓成年父母憂慮不已;

孩子傷風感冒,一家人如臨大敵,量體溫、溫水擦拭,反復閱讀感冒藥說明書,仔細甄別藥品劑量,或直接抱著孩子頻繁往返醫(yī)院只為心安;

念書后,每天上學接送,目送孩子進出校門;在外玩耍,眼睛一刻不離,只要不在眼前頓時憂心忡忡,生怕出意外;

孩子與同學聚會,父母不停電話、信息確認安全;

該上哪所大學,選報哪個專業(yè),進哪家公司,做什么職位,甚至和誰談戀愛,家長全程參與,只因害怕孩子走彎路……

美國知名教育工作者、斯坦福大學新生教務長---朱莉.禮斯科特在《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一書里提到:“對于子女的生活,太多的父母表現(xiàn)出過度指導、過度保護、過度介入的傾向。導致孩子成年卻未成人,既缺乏基本生活能力,又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過度養(yǎng)育的危害

1、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

父母一手包辦,導致很多孩子年滿18歲后依然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不會看出行地圖,不會應對簡單的疾病,不會處理基本的人際關系,不會應對源于工作和課程的壓力,不會自己做決定并承擔適度的風險。

2、孩子心理受到傷害

父母為孩子做得太多,孩子缺乏應對事情的能力,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既無法形成對自身能力的信心,自尊心水平也會降低。

事實上,自己想辦法而不是靠父母的幫助來解決問題是精神健康的關鍵因素。

3、父母因恐懼陷入負面情緒的泥潭

很多父母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終日惶惶不安,擔驚受怕,飽受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折磨。

還有多少將孩子放在第一位的媽媽,將自己與孩子捆綁在一起而忽視了伴侶,失去了自我生活,常年處于壓力之下,造成身體和心理均不堪重負。

這樣的父母看上去在控制孩子的一切,實際上是自己本身已經(jīng)失去了對自我的控制。他們消耗大量的精力,憂慮孩子的前途,疲于應對孩子可能會遇到的任何障礙和困難,把全部的時間和青春奉獻給孩子。

當父母傾盡所有,無私奉獻的同時,也意味著自己人生的喪失,孩子一旦出了問題,最不能承受這種結果的反而是父母,那種挫敗感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甚至是毀滅性的。

所以過度養(yǎng)育傷害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父母。

過度養(yǎng)育的背后是恐懼而非愛

心理學認為任何行為都有一定的動因導致。家長養(yǎng)育孩子的行為背后是愛和恐懼兩種情緒在支配,甚至很多時候恐懼更甚于愛。

害怕失去孩子,害怕孩子不能健康成長,害怕孩子不能贏得社會競爭的勝利,是父母過度養(yǎng)育行為背后的主要動機。

一旦在養(yǎng)育的過程中孩子出現(xiàn)意外,或孩子的表現(xiàn)不足以展現(xiàn)贏取競爭勝利的潛質,將會直接導致成年父母的利益喪失。這才是過度養(yǎng)育的深層心理動機。

這種深層心理動機是如何產(chǎn)生的:

經(jīng)常聽到一句話,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然而現(xiàn)實情況真的如此嗎?事實上任何一種關系的本質是利益的一致性,親子關系也不例外。父母過度養(yǎng)育的背后,無非是被三個恐懼點所挾持:平安,健康,發(fā)展。

1、平安-孩子若遭遇意外將導致成年父母利益的完全喪失

一個孩子的出生是需要成年父母付出心力的。從備孕,到懷胎十月,按期科學產(chǎn)檢,冒著生命危險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即使醫(yī)學發(fā)達的現(xiàn)在,生育仍然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父母尤其是孕育者母親在生覆蓋最美好的期限里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心力。

大量的成本付出使得投入者十分在意結果—孩子。如若在撫養(yǎng)的過程中,孩子不能平安長大,不幸遭遇意外則意味著撫養(yǎng)者-父母的所有投入付出全部毀于一旦,這樣的結果光想想就不能承受。

這直接導致了父母內心深處隱藏的第一個恐懼點: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確保孩子的平安,而不惜一切代價往往導致過度養(yǎng)育和負面情緒。

2、健康-孩子若遭遇疾病將導致父母利益的部分喪失

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意味著平安長大、獲取社會競爭勝利的概率更高。相對的,一個孩子若在成長過程中遭遇疾病,導致健康受損,大多數(shù)撫養(yǎng)者做不出遺棄病孩的行為,就不得不做出更多物質、精神上的付出,確保孩子繼續(xù)存活。

與撫養(yǎng)其他身心健康的孩子相比,撫養(yǎng)病孩的父母耗費的成本更高,而收益更低。這直接導致了父母內心深處隱藏的第二個恐懼點: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確保孩子的健康,而不惜一切代價往往導致過度養(yǎng)育和負面情緒。

3、發(fā)展-孩子若在社會競爭中失敗導致父母利益部分喪失

攀爬社會階梯是人在社會環(huán)境中的重要任務。父母撫育孩子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希望子代強大能在社會資源競爭中取勝。孩子發(fā)展得好與父母的利益具有直接一致性。

倘若孩子在競爭中失敗,父母也可看做是自己基因延續(xù)的失敗,為了讓子代幸福,父母不得不付出更多資源、成本幫助子代在社會立足。這直接導致了父母內心深處隱藏的第三個恐懼點: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確保孩子的發(fā)展,而不惜一切代價往往導致過度養(yǎng)育和負面情緒。

遺憾的是,父母在撫育子女的過程中往往不由控制地被恐懼支配而過度養(yǎng)育,但實際上在愛支配下養(yǎng)育出的孩子卻更能取得好的效果。因為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往往直接從情感而非語言或行為的層面來接受父母傳達的信息。

如何放下恐懼讓愛滋養(yǎng)孩子的成長

能讓孩子更好發(fā)揮潛能、健康成長的心理因素永遠是愛而非恐懼。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真正做到放下恐懼讓愛滋養(yǎng)孩子的成長,一切養(yǎng)育行為均從愛的本質出發(fā),實現(xiàn)自我情緒與行為的雙重和諧。

1. 認識到意外只是小概率事件

不可否認,生活中充滿意外,但意外之所以是意外就在于這是小概率事件。在撫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為了0.1%可能出現(xiàn)的意外而付出100%的精力只能累了自己,緊張了孩子。

2. 陪伴但不過度干預

現(xiàn)在很多父母了解陪伴的重要性。但是陪伴的質量有高有低。有些父母在陪伴的同時會不自覺地越俎代庖,總想“幫助”孩子完成某些事情。這背后其實是“恐懼”,是對孩子能力的不信任,害怕孩子會失敗。而自己因為將全部人生押在孩子身上,所以也完全不能接受這種“失敗"。

想要孩子能夠真正成長,父母首先要學著去克服這種“恐懼”。給與孩子充分的信任,讓他們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吃飯,洗碗,穿衣服……照顧自己,照顧別人,給與孩子生活掌控感。

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當你給孩子機會去自己完成一些事情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能力在這些小事中會日積月累。當你確信孩子能完成更多事情的時候,你的恐懼會在孩子能力增長的同時漸漸消散。

3. 孩子不是父母人生的全部

孩子是父母人生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我們在關注孩子的同時不能完全喪失自我。坐過飛機的人都知道,在幫助別人戴氧氣面罩時,先要戴好自己的。

在養(yǎng)育中亦是如此。關注孩子之前首先要關注自我,孩子終將會長大,而父母也不應該為了孩子放棄自我追求。孩子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彼此的關系是互助和獨立。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沿著自己生活的主線前進,把握屬于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當自己的生活充滿活力,活得精彩,充滿意義,孩子自然以我們?yōu)榘駱印?

卡爾榮格曾說“父母死氣沉沉的人生,給周圍的人,特別是子女,造成的心理影響之大,無出其右者。”

所以,想要孩子擁有好的人生,請先過好自己的人生吧。

4. 接受不完美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一路順順利利,成為社會競爭的強者。然而,父母可以看看自己一路發(fā)展走過的路,是不是也是磕磕碰碰,一路螺旋上升?

人都有局限,父母如此,孩子亦是如此。 絕大多數(shù)人都要經(jīng)歷各種挫折,艱難,然后痛苦地改變成長。孩子的發(fā)展也不例外。作為父母心態(tài)上可以放輕松一點,承認和接受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也會減少恐懼和焦慮的情緒。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你對孩子過度養(yǎng)育了嗎,還請大家多多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我們會隨時更新更多更好的有關醫(yī)學知識、醫(yī)療招聘及考試輔導等相關信息。敬請期待!

退出
特別推薦
官方微信公眾號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wǎng)官方微信
  • 第一步:微信掃二維碼關注“正保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 第二步:點擊公眾號推送的圖片,并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
歡迎合作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