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細胞參考值:50%~70%。中性粒細胞增多與減少和白細胞總數升高降低情況類似。需要指出的是在某些情況下如老年人,因機體反應性降低故白細胞數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并不升高,但白細胞分類中的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此時也可參考白細胞升高的臨床診斷。
(2)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參考值:1%~5%。這類細胞是中性粒細胞的早期階段,在末梢血液中可以有一定的比例。但過多出現時可視為異常。當桿狀核粒細胞>6%時,稱為“核左移”,表示機體反應強烈,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能釋放大量粒細胞到外周血來。此種情況多見于嚴重感染,特別是化膿性細菌感染,也可見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白血病或類白血病反應。臨床上常將>6%稱為輕度核左移,>10%為中度核左移,>25%為重度核左移。
?。?)嗜酸粒細胞參考值:1%~5%。嗜酸粒細胞增多常見于:①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尋麻疹、藥物過敏、過敏性紫癜等;②寄生蟲感染;③某些皮膚病,如濕疹、牛皮癬、剝脫性皮炎、銀屑病等;④某些血液病,如慢粒白血病、嗜酸粒細胞白血病、多發(fā)性骨髓瘤、惡性淋巴瘤、霍杰金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
嗜酸粒細胞減少常見于:傷寒和副傷寒患者、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
(4)嗜堿粒細胞參考值:0%~1%。嗜堿性粒細胞增多常見于:慢粒白血病、骨髓纖維化、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等。嗜堿粒細胞減少一般無臨床意義。
?。?)單核細胞參考值:2%~8%。單核細胞增多常見于:①某些感染,如傷寒、結核、感染性心內膜炎、瘧疾等;②某些血液病,如單核細胞白血病、淋巴瘤、霍杰金病、惡性組織細胞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③急性傳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復期。單核細胞減少一般無臨床意義。
?。?)淋巴細胞參考值:20%~40%。淋巴細胞是參與人體細胞免疫功能的細胞,能產生和攜帶抗體。淋巴細胞增多常見于:①感染性疾病,如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病毒性肝炎等;②某些血液病,如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粒細胞減少癥等;③急性傳染病恢復期;④器官移植術后的排異反應期等。淋巴細胞減少常見于:應用化學藥物如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期或接觸放射線及放射治療期,免疫缺陷性疾病,某些傳染病的急性期等。
需要說明的是白細胞和分類計數的變化是與機體疾病病程變化有著密切關系的,在某些病的初期、急性期、恢復期各類白細胞比例不斷變化,某類白細胞增加時另一類白細胞則可能減少,故不能完全按上述的規(guī)律來解釋各種病理變化,應聽從醫(yī)生的指導和建議。當疾病恢復時各類白細胞應逐步恢復到正常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