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0月30日 19:00-21:00
詳情出分當晚 19:00-21:00
詳情關于 口腔助理醫(yī)師常見考點:上下頜磨牙的外形及臨床應用解剖,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相關資料如下,希望對大家復習相關內(nèi)容有所幫助。
1.上頜第一磨牙約在6歲左右萌出,故稱其為“六齡牙”,是上頜中體積最大的牙。
頰面:近中頰尖略寬于遠中頰尖,兩尖之間有頰溝通過,外形高點在頸1/3處。
舌面:與頰面大小相近或稍小,近中舌尖寬于遠中舌尖,遠中舌溝由兩舌尖間通過并延伸至舌面1/2處。近中舌尖的舌側(cè)偶有第五牙尖,又稱卡氏尖。
鄰面:近中接觸區(qū)在(牙合)1/3與頰1/3、中1/3交界處;遠中接觸區(qū)在(牙合)1/3與中1/3、舌1/3交界處。
(牙合)面:(牙合)面的四周由頰(牙合)邊緣嵴、舌(牙合)邊緣嵴、近中邊緣嵴和遠中邊緣嵴組成。近中邊緣嵴短而直,遠中邊緣嵴稍長。近中舌尖最大,其次是近中頰尖、遠中頰尖,遠中舌尖最小。頰尖較尖銳,是非功能尖;舌尖較圓鈍,為功能尖,近中舌尖是上頜第一磨牙的主要功能尖。近中舌尖三角嵴與遠中頰尖三角嵴斜形相連形成斜嵴,是上頜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牙根:由三根組成,頰側(cè)兩根分別為近中頰根和遠中頰根,舌側(cè)根稱舌根。三根之間分叉較大,有利于牙的穩(wěn)固。
2.上頜第二磨牙:與上頜第一磨牙形態(tài)相似,較上頜第一磨牙稍小。
3.下頜第一磨牙為恒牙中萌出最早的牙,約在6歲萌出,亦稱其為“六齡牙”,是下頜牙弓中體積最大的牙。
頰面:(牙合)緣可見近中頰尖、遠中頰尖和遠中尖的半個牙尖,分別有頰溝和遠頰溝分開,頰溝末端形成點隙。
舌面:比頰面小且稍圓突。(牙合)緣可見近中舌尖、遠中舌尖,舌溝從兩舌尖間通過,舌軸嵴不明顯。
鄰面:近、遠中接觸區(qū)均靠近(牙合)1/3偏頰側(cè)。
(牙合)面:為(牙合)面尖、嵴、窩、溝、斜面最多的牙。有5個牙尖。頰尖短而圓鈍,舌尖長而尖銳,遠中尖最小,位于頰面與遠中面交界處。有5條三角嵴伸向(牙合)面中央,以遠中頰尖三角嵴為最長,遠中尖三角嵴最短。
牙根:為扁而厚的雙根,根干較短。近中根比遠中根稍大,近、遠中根面有長形凹陷;遠中根僅在近中根面上見長形凹陷。根尖偏向遠中。
4.下頜第二磨牙:與下頜第一磨牙形態(tài)相似,根據(jù)面形態(tài)可分為四尖型和五尖型。
(1)牙冠:四尖型為下頜第二磨牙的主要類型,面呈方圓形,有4個牙尖,其中近中頰、舌尖大于遠中頰、舌尖,無遠中尖。面中央窩內(nèi)有4條發(fā)育溝呈“+”形分布,即頰溝、舌溝、近中溝和遠中溝,邊緣嵴和發(fā)育溝使整個(牙合)面似一“田”字形,是該牙的特點。五尖型下頜第二磨牙與下頜第一磨牙相似,但稍小,(牙合)面具有5個牙尖和5條發(fā)育溝,離體后兩者不易區(qū)分。
(2)牙根:多為雙根,較扁,根分叉度較下頜第一磨牙小,根尖皆偏遠中,有時聚成一錐體形。少數(shù)牙近、遠中根頰側(cè)融合,舌側(cè)仍分開,牙根橫斷面呈C形,稱為C形根。極少數(shù)分叉為三根,即近中頰根、近中舌根和遠中根。
5.磨牙臨床應用解剖
1)第一磨牙萌出最早,窩、溝、點隙多易齲壞。
2)上下頜第一磨牙的位置和關系,對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故應盡量保留和盡早治療。如必須拔除,也應及時修復,以免影響正常咬合關系。
3)第一磨牙牙冠形態(tài)與第二乳磨牙相似,在拔牙時應注意鑒別,以免誤認。
4)第三磨牙常有先天缺失、錯位萌出或阻生。
5)上頜磨牙根尖與上頜竇底壁僅以薄骨質(zhì)相隔,其根尖感染可能引起牙源性上頜竇炎。
拔牙時,特別是在取出斷根時,應避免將斷根推入上頜竇。
6)下頜第三磨牙牙根與下頜管關系密切,在拔牙時應注意器械的用力方向,以免將牙根推入下頜管,損傷下牙槽神經(jīng)。
7)上頜第二磨牙牙冠相對的頰黏膜上有腮腺管口。上頜第三磨牙也是臨床尋找腭大孔的標志。
8)拔出上下頜磨牙時,注意牙根數(shù)目、分叉度和方向,以免斷根或根殘留。
掃描下方二維碼進行對應知識點習題測試?。ǖ诙A段已上線)
“ 口腔助理醫(yī)師常見考點:上下頜磨牙的外形及臨床應用解剖”的內(nèi)容,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搜集,希望對正在備戰(zhàn)口腔醫(yī)師考試的人提供幫助,更多備考資料干貨,敬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
10月30日 19:00-21:00
詳情出分當晚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