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yīng)用涉及權(quán)限:查看權(quán)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理論 > 方劑集錦 > 正文
RSS | 地圖 | 最新

敗毒散-《活人書》卷十七

2012-07-20 13:39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圣濟總錄

別名

羌活湯(《圣濟總錄》卷二十一)、十味湯(《圣濟總錄》卷一七四)、人參前胡散(《雞峰》卷五)。

組成

柴胡、甘草、桔梗、人參、川芎、茯苓(去皮)、枳殼(麩炒)、前胡、羌活、獨活各三十兩。

或是:

柴胡、桔梗、人參、川芎、茯苓(去皮)、枳殼(麩炒)、前胡、羌活、獨活各一兩(30g)、甘草半兩(15g)。

運用

1、本方為治療氣虛外感風寒濕表證的常用方劑,以惡寒發(fā)熱,肢體酸痛、無汗、脈浮按之無力為治證要點。

2、如氣虛明顯者,可加重人參用量,或加黃芪以補氣益虛;

若肢體酸楚疼痛者,酌加威靈仙、桑枝、防風祛風除濕、通絡(luò)止痛;

若咳嗽痰多者,加杏仁、白前止咳化痰;

若用于風毒癮疹,可加蟬蛻、苦參以疏風止癢,清熱

方解

1、本方證為正氣素虛,又外感風寒濕邪,表陽受制,肺氣失宣所致。

2、外邪襲表——衛(wèi)陽受制,邪正交爭——憎寒壯熱、無汗

外邪客于肢體、骨節(jié)、經(jīng)絡(luò)——頭痛項強,肢體酸痛

風寒夾濕犯肺——肺氣不宣——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悶

虛人外感風寒夾濕——舌苔白膩,脈浮按之無力

故其治法宜散寒祛濕,益氣解表。

3、

藥名 功用分析 結(jié)構(gòu)
? ? ?
羌活、獨活 發(fā)散風寒,除濕止痛
川穹 行氣祛風,善止頭痛
柴胡 疏散解郁,佐以散邪止痛
桔梗、枳殼 一宣肺一降氣,前后配以寬胸理氣
前胡、茯苓、人參 一化痰一滲濕一益氣扶正
甘草、生姜、薄荷 前者調(diào)和諸藥,兼以益氣和中,后兩者助之解表 佐使

功能主治

1、 散寒祛濕,益氣解表。

2、氣虛,外感風寒濕表證。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酸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嘔噦寒熱,胸膈痞滿,舌淡苔白,脈浮而按之無力。

3、現(xiàn)代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風濕性關(guān)敗毒散節(jié)炎、痢疾、過敏性皮炎、濕疹等屬外感風寒濕邪兼氣虛者。

用法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6克),水一盞,加生姜、薄荷各少許,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服,寒多則熱服,熱多則溫服(現(xiàn)代用法:作湯劑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注意事項

本方多辛溫香燥之品,若是暑溫、濕熱蒸迫腸中而成痢疾者,切不可誤用。若非外感風寒濕邪,寒熱無汗者,亦不宜服。(方中藥物多為辛溫香燥之品,外感風熱及陰虛外感者,均忌用。若時疫、濕溫、濕熱蘊結(jié)腸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化裁

若正氣未虛,而表寒較甚者,去人參,加荊芥、防風以祛風散寒;氣虛明顯者,可重用人參,或加黃芪以益氣補虛;濕滯肌表經(jīng)絡(luò),肢體酸楚疼痛甚者,可酌加威靈仙、桑枝、秦艽、防己等祛風除濕,通絡(luò)止痛;咳嗽重者,加杏仁、白前止咳化痰;痢疾之腹痛、便膿血、里急后重甚者,可加白芍、木香以行氣和血止痛。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出處與附注

1、 原方名:人參敗毒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敗毒散(《活人書》卷十七) 2、本方是一首益氣解表的常用方。臨床應(yīng)用以惡寒發(fā)熱,肢體酸痛,無汗,脈浮按之無力為辨證要點。

本方原為小兒而設(shè),因小兒元氣未充,故用小量人參,補其元氣,正如《醫(yī)方考》曰:“培其正氣,散其邪毒,故曰敗毒。”后世推廣用于年老、產(chǎn)后、大病后尚未復元,以及素體虛弱而感風寒濕邪,見表寒證者,往往多效。喻昌也認為:“人受外感之邪,必先汗以驅(qū)之。惟元氣大旺者,外邪始乘藥勢而出。若元氣素弱之人,藥雖外行,氣從中餒(nei),輕者半出不出,留連為困,重者隨元氣縮入,發(fā)熱無休。……所以虛弱之體,必用人參三、五、七分,入表藥中少助元氣,以為驅(qū)邪之主,使邪氣得藥,一涌而出,群非補養(yǎng)虛弱之意也。”(《寓意草》)喻氏不僅常用本方治時疫初起,并用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還從表出而愈,稱為“逆流挽舟”之法。

各家論述

1、《醫(yī)宗金鑒·刪補名醫(yī)方論》趙羽皇:“東南土地卑濕,凡患感冒,輒以傷寒二字混稱。不知傷者,正氣傷于中,寒者,寒氣客于外,未有外感而內(nèi)不傷者也。仲景醫(yī)門之圣,立方高出千古。其言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不傷于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以失于固密而然??梢娙酥畟?,悉由元氣不固,腠理之不密也。昔人常言傷寒為汗病,則汗法其首重矣。然汗之發(fā)也,其出自陽,其源自陰。故陽氣虛,則營衛(wèi)不和而汗不能作;陰氣弱,則津液枯涸而汗不能滋。但攻其外,不固其內(nèi)可乎?表汗無如敗毒散、羌活湯。其藥如二活、二胡、芎、倉、辛、芷,群隊辛溫,非不發(fā)散,若無人參、生地之大力者君乎其中,則形氣素虛者,必致亡陽;血虛挾熱者,必致亡陰,而成痼疾矣。是敗毒散之人參,與沖和湯之生地,人謂其補益之法,我知其托里之法。蓋補中兼發(fā),邪氣不至于流連;發(fā)中帶補,真元不至于耗散,施之于東南地卑氣暖之鄉(xiāng),最為相宜,此古人制方之義。然形氣俱實,或內(nèi)熱熾盛,則更當以河間法為是也。”

2、喻昌《寓意草》:“傷寒病有宜用人參入藥者,其辨不可不明。蓋人受外感之邪,必先發(fā)汗以驅(qū)之。其發(fā)汗時,惟元氣大旺者,外邪始乘藥勢而出;若元氣素弱之人,藥雖外行,氣從中餒,輕者半出不出,留連為困,重者隨元氣縮入,發(fā)熱無休,去生遠矣。所以虛弱之體,必用人參三五七分,入表藥中,少助元氣,以為驅(qū)邪之主,使邪氣得藥,一涌而去,全非補養(yǎng)虛弱之意也。”

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2:“傷寒時氣,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疼,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風痰頭痛,嘔穢寒熱。”

4、《醫(yī)方集解》:此足太陽、少陽、手太陰藥也。羌活入太陽而理游風,獨活入少陰而理伏風,兼能醫(yī)方集解去濕除痛,柴胡散熱升清,協(xié)川芎和血平肝,以治頭痛目昏,前胡、枳殼降氣行痰,協(xié)桔梗、茯苓以泄肺熱而除濕消腫,甘草和里而發(fā)表,人參輔正以匡邪,疏導經(jīng)絡(luò),表散邪滯,故曰敗毒。

5、《張氏醫(yī)通》:問時疫初起,用人參敗毒,得毋助邪為虐之患乎,又何以治非時寒疫,汗后熱不止?蓋時疫之發(fā),必入傷中土,土主百骸,無分經(jīng)絡(luò),毒氣流行,隨虛輒陷,最難叵測。亟乘邪氣未陷時,盡力峻攻,庶克有濟。其立方之妙,全在人參一味,力致開合,始則鼓舞羌、獨、柴、前,各走其經(jīng),而與熱毒分解之門;繼而調(diào)御津精血氣,各守其鄉(xiāng),以斷邪氣復入之路,以非時之邪,混廁經(jīng)中,屢行疏表不應(yīng),邪伏幽隱不出,非藉人參之大力,不能載之外泄也。

6、《溫病條辨》:此證乃內(nèi)傷水谷之釀濕,外受時令之風濕,中氣本自不足之人,又氣為濕傷,內(nèi)外俱急,立方之法,以人參為君,坐鎮(zhèn)中州;為督戰(zhàn)之帥,以二活、二胡合芎?,從半表半里之際領(lǐng)邪外出,喻氏所謂逆流挽舟者此也,以枳殼宣中焦之氣,茯苓滲中焦之濕,以桔梗開肺與大腸之痹,甘草和合諸藥,乃陷者舉之之法,不治痢而治致痢之源。痢之初起,憎寒壯熱者,非此不可也。

7、《成方便讀》:方中必先以人參補正卻邪。羌活走表,以散游邪,獨活行里,以宣伏邪,柴胡、桔梗散熱升清,枳殼、前胡消痰降氣,川芎芳香以行血中之氣,茯苓淡滲以利氣中之濕,甘草協(xié)和各藥,使之不爭,生姜辟穢祛邪,令其無滯。于是各建其長,以收全功,皆賴人參之大力,駕馭其間耳。至于治痢用此者,此喻氏逆流挽舟之法,以邪從表而陷里,仍使里而出表也。

8、虛人而感風寒濕邪,邪正交爭于肌腠之間,正虛不能祛邪外出,故憎寒壯熱而無汗,頭項強痛,肢體酸痛。風寒犯肺,肺氣不宣,故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舌苔白膩,脈浮而濡,正是風寒兼濕之證。所以治當益氣解表,散寒祛濕。方中羌活、獨活并為君藥,辛溫發(fā)散,通治一身上下之風寒濕邪。川芎行血祛風;柴胡辛散解肌,并為臣藥,助羌活、獨活祛外邪,止疼痛。枳殼降氣,桔梗開肺,前胡祛痰,茯苓滲濕,并為佐藥,利肺氣,除痰濕,止咳嗽。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兼以益氣和中。生姜、薄荷,發(fā)散風寒,皆是佐使之品。配以小量人參補氣,使正氣足則鼓邪外出,一汗而風寒濕皆去,亦是佐藥之意。

9、本方證系正氣素虛,又感風寒濕邪。風寒濕邪襲于肌表,衛(wèi)陽被遏,正邪交爭,故見憎寒壯熱、無汗;客于肢體、骨節(jié)、經(jīng)絡(luò),氣血運行不暢,故頭項強痛、肢體酸痛;風寒犯肺,肺氣郁而不宣,津液聚而不布,故咳嗽有痰、鼻塞聲重、胸膈痞悶;舌苔白膩,脈浮按之無力,正是虛人外感風寒兼濕之征。治當散寒祛濕,益氣解表。方中羌活、獨活發(fā)散風寒,除濕止痛,羌活長于祛上部風寒濕邪,獨活長于祛下部風寒濕邪,合而用之,為通治一身風寒濕邪的常用組合,共為君藥。川芎行氣活血,井能祛風;柴胡解肌透邪,且能行氣,二藥既可助君藥解表逐邪,又可行氣活血加強宣痹止痛之力,俱為臣藥。桔梗辛散,宣肺利膈;枳殼苦溫,理氣寬中,與桔梗相配,一升一降,是暢通氣機、寬胸利膈的常用組合;前胡化痰以止咳;茯苓滲濕以消痰,皆為佐藥。生姜、薄荷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調(diào)和藥性,兼以益氣和中,共為佐使之品。方中人參亦屬佐藥,用之益氣以扶其正,一則助正氣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復入之義;二則令全方散中有補,不致耗傷真元。綜觀全方,用羌獨活、芎、柴、枳、桔、前等與參、苓、草相配,構(gòu)成邪正兼顧,祛邪為主的配伍形式。扶正藥得祛邪藥則補不滯邪,無閉門留寇之弊;祛邪藥得扶正藥則解表不傷正,相輔相成。

喻嘉言用本方治療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氣疏通,里滯亦除,其痢自止。此種治法,稱為“逆流挽舟”法。

【附方】 荊防敗毒散、參蘇散、倉廩散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guān)資訊
距離2024醫(yī)師二試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lǐng)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立即領(lǐng)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wǎng)上報名/現(xiàn)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