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三七
漢語拼音:san qi
英文名:Sanchi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 ex C.Chow [P.pseudo-ginseng Wall. Vart. Notoginseng (Burk.) Hoo et Tseng]
功效分類:止血藥;祛瘀藥。
科屬分類:五加科。
別名:山漆、金不換、血參、人參三七、佛手山漆、山漆、參三七、田七、滇三七、盤龍七。
性味:味甘;微苦;性溫。
歸經:歸肝經;胃經;心經;肺經;大腸經。
功能:止血;散血;定痛。
主治:跌撲瘀腫,胸痹絞痛,癥瘕;血瘀經閉;痛經;產后瘀陰腹痛;瘡癰腫痛。
用法用量:煎湯,3-9g;研末,1-3g;或入丸、散。外用:適理,磨汁涂;或研末調敷。
生態(tài)環(huán)境:野生于山坡叢林下,今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腳斜披、土丘緩坡上或人工蔭棚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野生者已少見,多為栽培。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
采收儲藏:一般種植4年收獲,8-9月收獲的稱“春七”,質量好,產量高,11月收獲的稱“冬七”,質量差,產量低。挖起的塊根,洗凈泥土,按大小放置,日曬或火烘(36-38℃)2-3d,約六成干時,將支根,須根,根莖分別剪下,再分別進行日曬或火烘2-3d,進行揉搓或放入轉筒中滾動,使其互相摩擦,拿出再曬或烘,反復4-5次,最后1次可加些龍須草或青小豆,直至塊根光滑圓整,干透即得。
炮制方法:揀盡雜質,搗碎,研末或潤切片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