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輔助檢查是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所需要了解的內容,醫(yī)學教育網整理了相關內容,供考生參閱。
1.尿液檢查
血尿為急性腎炎重要所見,或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尿中紅細胞多為嚴重變形紅細胞,但應用袢利尿劑時可暫為非腎變形紅細胞。此外還可見紅細胞管型,提示腎小球有出血滲出性炎癥,是急性腎炎的重要特點。尿沉渣還常見腎小管上皮細胞、白細胞、大量透明和顆粒管型。尿蛋白通常為(+)~(++),尿蛋白多屬非選擇性,尿中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增多。尿常規(guī)一般在4~8周內大致恢復正常。殘余鏡下血尿(或愛迪計數異常)或少量蛋白尿(可表現為起立性蛋白尿)可持續(xù)半年或更長。
2.血常規(guī)
紅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可稍低,系因血容量擴大,血液稀釋所致。白細胞計數可正常或增高,此與原發(fā)感染灶是否繼續(xù)存在有關。血沉增快,2~3月內恢復正常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3.血化學及腎功能檢查
腎小球濾過率(GFR)呈不同程度下降,但腎血漿流量仍可正常,因而濾過分數常減少。與腎小球功能受累相較,腎小管功能相對良好,腎濃縮功能多能保持。臨床常見一過性氮質血癥,血中尿素氮、肌酐增高。不限水量的患兒,可有一輕度稀釋性低鈉血癥。此外病兒還可有高血鉀及代謝性酸中毒。血漿蛋白可因血液稀釋而輕度下降,在蛋白尿達腎病水平者,血白蛋白下降明顯,并可伴一定程度的高脂血癥。
4.細胞學和血清學檢查
急性腎炎發(fā)病后自咽部或皮膚感染灶培養(yǎng)出β溶血性鏈球菌的陽性率約30%左右,早期接受青霉素治療者更不易檢出。鏈球菌感染后可產生相應抗體,常借檢測抗體證實前驅的鏈球菌感染。如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ASO),其陽性率達50%~80%,通常于鏈球菌感染后2~3周出現,3~5周滴度達高峰,505病人半年內恢復正常。判斷其臨床意義時應注意,其滴度升高僅表示近期有過鏈球菌感染,與急性腎炎的嚴重性無直接相關性;經有效抗生素治療者其陽性率減低,皮膚感染灶患者陽性率也低。尚可檢測抗脫氧核糖核酸酶B(antiDNAseB)及抗透明質酸酶(anti-HAse),并應注意應于2~3周后復查,如滴度升高,則更具診斷價值。
5.血補體測定
除個別病例外,腎炎病程早期血總補體及C3均明顯下降,6~8周后恢復正常。此規(guī)律性變化為本癥的典型表現。血補體下降程度與急性腎炎病情輕征無明顯相關,但低補體血癥持續(xù)8周以上,應考慮有其他類型腎炎之可能,如膜增生性腎炎、冷球蛋白血癥或狼瘡腎炎等。
6.其他檢查
部分病例急性期可測得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及冷球蛋白。通常典型病例不需腎活檢,但如與急進性腎炎鑒別困難;或病后3個月仍有高血壓、持續(xù)低補體血癥或腎功能損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