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狀】性狀鑒別,形似瓢,由頭胸甲、腹甲及尾劍三部分組成,全長約60cm.外表面棕紅色一至灰棕色,較光滑,有光澤。內(nèi)表面灰棕色。胸甲略呈馬蹄形,前緣圓;腹甲后部顯著窄,兩緣有6個在的側(cè)棘,雌的3對側(cè)棘短小。尾劍細長,堅硬。質(zhì)堅脆,易折斷。氣微,味微咸。
【化學成份】中國鱟外殼含無機元素溴(Br)、鐵(Fe)、鋅(Zn)、銅(Cu)、鎳(Ni)、錳(Mn)、鉀(K)、鈣(Ca)、鈦(Ti)、氯(Cl)、硫(S)、硅(Si)、鋁(Al)、鎂(Mg)。
【性味】味咸;性平。
【歸經(jīng)】肺;肝經(jīng)。
【功能主治】化痰止嗽;散瘀;解毒。主治咳嗽氣急,喉中痰鳴;跌打損傷;創(chuàng)傷出血;燙傷;丹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10-15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diào)敷。
【附方】①治咳嗽,喉中呀D7作聲,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積年不痊者: 堂魚殼半兩,豬牙皂莢一分(去黑皮,涂酥炙焦黃,去子),貝母一分(爆微黃)討吉梗一分(去蘆頭)。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每含一丸,旋咽其汁,服三丸即吐出惡涎。(《圣惠萬》/②治跌打損傷疼痛: 陳堂甲,燒灰泡酒服。③治創(chuàng)傷血出不止: 堂甲,殿存性為末敷傷口。④治湯火傷: 堂甲燃存性研末,調(diào)茶油敷患處。(②方以下出《泉,N本草》)
【各家論述】
1.《綱目》:治積年呷嗽。
2.《本草求原》:殼灰開油,搽子粒瘡。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