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厭氧菌在正常人體的分布
厭氧菌在人體的分布非常廣泛,正常人的腸道、口腔、陰道等處均有大量的厭氧菌寄居。厭氧菌與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共同組成人體的正常菌群,其中絕大多數(shù)為無芽胞厭氧菌。其中腸道中的厭氧菌數(shù)量是大腸埃希菌的1000~10000倍。
(二)臨床意義
1.外源性感染:梭狀芽胞桿菌屬引起的感染,其細菌及芽胞來源于土壤、糞便和其他外界環(huán)境。少數(shù)致病菌能產生強烈外毒素和侵襲性酶,引起人和動物疾病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2.內源性感染:無芽胞厭氧菌大多數(shù)是人體正常菌群,屬于條件致病菌,在一定條件下可引起感染,一般不在人群中傳播。
由厭氧菌引起的人類感染在所有的感染性疾病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有些部位的感染如腦膿腫、牙周膿腫和盆腔膿腫等80%以上是由厭氧菌引起的。其中部分系厭氧菌單獨感染,大部分系與需氧菌混合感染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3.厭氧菌感染的危險因素
1)組織缺氧或氧化還原電勢降低,如組織供血障礙、大面積外傷、刺傷。
2)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如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抗代謝藥物治療、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的病人以及糖尿病患者、慢性肝炎患者、老年人、早產兒等均易并發(fā)厭氧菌感染。
3)機體局部屏障作用破壞:某些手術及創(chuàng)傷,如開放性骨折、胃腸道手術、生殖道手術以及深部刺傷等易發(fā)生厭氧菌感染。
4)長期應用某些抗菌藥物,如氨基糖苷類、頭孢菌素類、四環(huán)素類等,可誘發(fā)厭氧菌感染。
5)深部需氧菌感染,需氧菌生長可消耗環(huán)境中的氧氣,為厭氧菌生長提供條件,從而導致厭氧菌合并感染。
4.厭氧菌感染的臨床及細胞學指征
1)感染組織局部產生大量氣體,造成組織腫脹和壞死,皮下有捻發(fā)感,是產氣莢膜梭菌所引起感染的特征。
2)發(fā)生在口腔、腸道、鼻咽腔、陰道等處的感染,易發(fā)生厭氧感染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3)深部外傷如槍傷后,以及動物咬傷后的繼發(fā)感染,均可能是厭氧菌感染。
4)分泌物有惡臭或呈暗血紅色,并在紫外光下發(fā)出紅色熒光,均可能是厭氧菌感染。產生紅色熒光的分泌物,可能是產黑素普雷沃菌或不解糖紫單胞菌;分泌物或膿腫有硫磺顆粒,為放線菌感染。
5)分泌物涂片經革蘭染色,鏡檢發(fā)現(xiàn)有細菌,而培養(yǎng)陰性者,或在液體及半固體培養(yǎng)基深部生長的細菌,均可能為厭氧菌感染。
6)長期應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無效的病例,可能是厭氧菌感染。
7)胃腸道手術后發(fā)生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