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感染是指病毒通過黏膜或破損皮膚等途徑侵入機體,在局部或全身的易感細胞內復制增殖,造成機體不同程度的病理過程。
(一)細菌對病毒感染的反應
包括:①發(fā)生細胞病變,引起細胞死亡;②無明顯變化,病毒雖在細胞內繁殖而宿主細胞仍繼續(xù)分裂繁殖,此為穩(wěn)定狀態(tài)的非殺細胞性感染;③整合感染,引起細胞轉化;④調節(jié)細胞凋亡。細胞對病毒的易感性取決于病毒的吸附及向細胞內釋放核酸。病毒吸附蛋白以及靶細胞上的特異病毒受體起重要作用。
(二)免疫病理損傷
包括宿主細胞出現(xiàn)自身抗原導致自身免疫病、免疫復合物形成并沉著于毛細血管基底膜或關節(jié)滑膜等部位所造成的免疫損傷以及許多病毒感染抑制宿主免疫功能。
(三)病毒侵入途徑與傳播
1.侵入途徑:根據不同侵入途徑分為呼吸道病毒和腸道病毒等,還有一大群由吸血節(jié)肢動物為媒介,通過叮咬吸血,在脊椎動物間傳播的蟲媒病毒。有些病毒如腺病毒、皰疹病毒等并非由一種途徑,而是多途經侵入人體。
2.體內傳播:病毒通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膚等途徑在人群中不同個體間傳播的,稱水平傳播;有些病毒可經胎盤或產道直接由親代至子代的傳播,稱垂直傳播。傳播方式有上皮表面?zhèn)鞑?、侵入上皮下組織、通過血流進入全身、越過胎盤屏障感染胎兒、通過血腦屏障侵入腦組織、從外圍神經纖維傳播到中樞神經系統(tǒng)等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四)抗病毒免疫
1.非特異性免疫:巨噬細胞可吞飲病毒,在抗病毒血癥中有顯著的保護作用。NK細胞能殺傷許多病毒感染靶細胞。由病毒感染細胞合成或其他非病毒因子誘生的干擾素能誘生抗病毒蛋白,限制病毒的擴散。
2.特異性免疫: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方面。病毒為嚴格細胞內寄生微生物,以細胞免疫為主,主要起清除病毒感染,促使疾病痊愈的重要作用。體液免疫作用于體液中存在的病毒,IgG和lgM能在血流中直接中和病毒,形成的復合物易被巨噬細胞吞噬、降解,使病毒喪失感染力,在抗病毒免疫中也占重要作用。
- · 臨床醫(yī)學檢驗主管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44期
- · 臨床醫(yī)學檢驗主管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43期
- · 沖刺必看!檢驗技師考題匯總,正確率不足50%!
- · 臨床醫(yī)學檢驗技師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42期
- · 不屬于單核吞噬細胞的主要功能的是?正確率41.38%!
- · 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低的免疫球蛋白和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分別是什么?
- · 臨床醫(yī)學檢驗主管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39期
- · 臨床醫(yī)學檢驗技師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38期
- · 臨床醫(yī)學檢驗主管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26期
- · 2024年檢驗主管技師考試大綱—微生物學與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