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yī)別錄》
為蟬科昆蟲黑蚱若蟲羽化時脫落的皮殼。主產于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省。全國大部分地區(qū)亦產。夏、秋二季采集,除去泥士、雜質,曬干。生用。
【性能】甘,寒。歸肺、肝經。
【功效】疏散風熱,利咽開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風止痙。
【應用】
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咽痛音啞。本品甘寒清熱,質輕上浮,長于疏散肺經風熱以宣肺利咽、開音療啞,故風熱感冒,溫病初起,癥見聲音嘶啞或咽喉腫痛者,尤為適宜。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發(fā)熱惡風,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頭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牛蒡子、前胡等藥,如《時病論》辛涼解表法。治療風熱火毒上攻之咽喉紅腫疼痛、聲音嘶啞,與薄荷、牛蒡子、金銀花、連翹等藥同用,如蟬薄飲(《中國當代名中醫(yī)秘驗方臨證備要》)。
2.麻疹不透,風疹瘙癢。本品宣散透發(fā),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用治風熱外束,麻疹不透,可與麻黃、牛蒡子、升麻等同用,如麻黃散(《雜病源流犀燭》);用治風濕浸淫肌膚血脈,皮膚瘙癢,常配荊芥、防風、苦參等同用,如消風散(《外科正宗》)。
3.目赤翳障。本品入肝經,善疏散肝經風熱而有明目退翳之功,故可用治風熱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翳膜遮睛,常與菊花、白蒺藜、決明子、車前子等同用,如蟬花散(《銀海精微》)。
4.急慢驚風,破傷風證。本品甘寒,既能疏散肝經風熱,又可涼肝息風止痙,故可用治小兒急慢驚風,破傷風證。治療小兒急驚風,可與天竺黃、梔子、僵蠶等藥配伍,如天竺黃散(《幼科釋迷》)。治療小兒慢驚風,以本品配伍全蝎、天南星等,如蟬蝎散(《幼科釋迷》)。用治破傷風證牙關緊閉,手足抽搐,角弓反張,常與天麻、僵蠶、全蝎、天南星同用,如五虎追風散(廣州中醫(yī)學院主編《方劑學》引山西省史全恩家傳方)。
此外,本品還常用以治療小兒夜啼不安?,F代研究證明,該藥能鎮(zhèn)靜安神,故用之有效。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單味研末沖服。一般病證用量宜??;止痙則需大量。
【使用注意】《名醫(yī)別錄》有“主婦人生子不下”的記載,故孕婦當慎用。
【鑒別用藥】薄荷、牛蒡子與蟬蛻三藥皆能疏散風熱、透疹、利咽,均可用于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麻疹初起,透發(fā)不暢;風疹瘙癢;風熱上攻,咽喉腫痛等證。但薄荷辛涼芳香,清輕涼散,發(fā)汗之力較強,故外感風熱、發(fā)熱無汗者薄荷首選。且薄荷又能清利頭目、疏肝行氣。牛蒡子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外感風熱、發(fā)熱、咳嗽、咯痰不暢者,牛蒡子尤為適宜。同時,牛蒡子外散風熱,內解熱毒,有清熱解毒散腫之功。蟬蛻甘寒質輕,既能疏散肺經風熱而利咽、透疹、止癢,又長于疏散肝經風熱而明目退翳,涼肝息風止痙。
【古籍摘要】
1.《藥性論》:“治小兒渾身壯熱驚癇。”
2.《本草衍義》:“治目昏翳。又水煎殼汁,治小兒瘡疹出不快。”
3.《本草綱目》:“治頭風眩運,皮膚風熱,痘疹作癢,破傷風及疔腫毒瘡,大人失音,小兒噤風天吊,驚哭夜啼,陰腫。”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大量甲殼質,并含異黃質蝶呤、赤蝶呤、蛋白質、氨基酸、有機酸、酚類化合物等成分。
2.藥理作用:蟬蛻具有抗驚厥作用,其酒劑能使實驗性破傷風家兔的平均存活期延長,可減輕家兔已形成的破傷風驚厥,蟬蛻能對抗士的寧、可卡因、菸堿等中樞興奮藥引起的小鼠驚厥死亡,抗驚厥作用蟬蛻身較頭足強。本品具有鎮(zhèn)靜作用,能顯著減少正常小鼠的自發(fā)活動,延長戊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對抗咖啡因的興奮作用。蟬蛻尚有解熱作用,其中蟬蛻頭足較身部的解熱作用強。
3.臨床研究:①以蟬蛻10g,通草5g,生大黃9g(后下),組成蟬蛻通黃湯,隨病情加味,治療產后急性尿潴留,療效較好(中醫(yī)雜志,2000,41(4):245)。②治療小兒陰莖水腫,用蟬蛻10g,生甘草梢10~15g,加水200~300ml,煎煮10~15min,濾渣,先溫洗小兒患處數次,再用藥棉沾水外敷3~5min,每日3~5次(中醫(yī)外治雜志,1999,18(9):416)。③以疏風解痙之蟬蛻為主,輔以潤肺止咳化痰之品,組成基本方:蟬蛻10g,百部5g,桑白皮5g,杏仁10g,浙貝10g,厚樸5g,茯苓10g,陳皮5g,每日1劑,治療百日咳有效(甘肅中醫(yī),1999,12(2):40)。④用蟬蛻、蒼術各20g,僵蠶、川芎各15g,制白附子10g,治療部分性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效果較好(浙江中醫(yī)雜志,1999,34(6):265)。此外,蟬蛻還可用治急性腎炎、糖尿病腎病、臌脹、瘧疾、經行頭痛、子宮脫垂、嬰兒腹瀉、喉源性咳嗽、頑固性眼瞼跳動、角膜炎、面神經麻痹、脫肛、纏腰火丹、鞘膜積液、凍瘡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