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廣西中藥志》
【別名】手巾蛇(《脊椎動物分類學》),金蛇,金包鐵,金角帶(《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眼鏡蛇科動物金環(huán)蛇除去內(nèi)臟的全體。9~10月間捕捉。捕得后,剖腹除去內(nèi)臟,剔去牙齒,鮮用或烘干后用。
【原形態(tài)】全長70~180厘米。頭小,稍大于頸部,略呈橢圓形。吻端圓形。尾很短,末端鈍圓。眼小,橢圓形。吻鱗寬大于高。頰鱗塊如。鼻鱗2片。上唇鱗7~8片,第3、4片入眼。眼前鱗l片;眼后鱗2片。前顳鱗1片;后顳鱗2片;頂鱗顯著,前額鱗塔形,鼻間鱗約為前額鱗的1/2.外鼻孔大,位于前后2鼻鱗之間。體鱗15行,光滑。背中線隆起成嵴狀,其鱗片特大,呈六角形。腹鱗200~234片,肛鱗單一,尾下鱗單行,23~38片。體表黑色,有24~33個大小不等的黃色環(huán)帶,腹部較淡。
棲于山地,常見于潮濕地區(qū)或水邊。夜間活動,捕食蜥蜴、魚類及其他蛇類;具強烈的神經(jīng)性毒。
【生境分布】分布福建、廣東、廣西、云南、江西等地。
【化學成份】金環(huán)蛇蛇毒含有神經(jīng)毒和心臟毒素。此種心臟毒素無溶血作用。神經(jīng)毒素的分子量和氨基酸組成類似第一型眼鏡蛇神經(jīng)毒。
【性味】味咸,性溫。
【歸經(jīng)】入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治風濕麻痹,手足癱瘓,腫痛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用法用量】內(nèi)服:浸酒。
【注意】如屬于血燥筋枯之痹癥忌用。(性味以下出《廣西中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