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時間待定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暈針是最常見的一種針灸不良反應。“暈針”一詞,早見《金針賦》:“其或暈針者,神氣虛也……”。但是,對暈針的原因及暈針后出現(xiàn)的癥狀、處理的描述,則始見于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針灸甲乙經》。如《針灸甲乙經·奇邪血絡第十四篇》云:“刺血絡而仆者,何也?……。曰:脈氣盛而血虛者,刺之則脫氣,脫氣則仆;……”。明確指出了“暈針”現(xiàn)象的產生是由于氣虛之故。在暈針的處理方面,《針灸甲乙經·十二經脈絡脈支別第一上篇》指出:“……其小而短者,少氣,甚者瀉之則悶,悶甚則仆不能言,悶則急坐之也”。
一般來說,暈針多為輕癥,但也有癥候嚴重者。特別是一些延遲暈針患者,更應引起注意。另有暈罐、暈灸、暈于刺血、耳針和暈于穴位注射者,除使用的治療器具不同外,其臨床表現(xiàn),預防及處理之法大致與暈針類似,故不贅述.另外,臨床中還發(fā)現(xiàn),暈針一癥多發(fā)生在青壯年,女性暈針的比男性多見??赡芘c針感反應靈敏、刺激強度相應增強有關。
關于暈針的機理,曾有人將其與休克混為一談。其實,暈針是一種血管抑制性暈厥(或稱血管減壓性暈厥),屬于反射性暈厥的范疇。它是由于強烈的刺灸等刺激,通過迷走神經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圍肌肉的)擴張,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減少,因而心臟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的輸出量減低,血壓下降,導致暫時性、廣泛性的腦血流量減少,而發(fā)為暈厥。
暈針應屬于不良反應,值得指出的是,不少文章卻提到暈針(或暈罐)之后,往往可使患者原有癥狀消失,有人曾集中觀察過31例暈針患者,發(fā)現(xiàn)其中10例,療效迅速提高,故認為暈針可能有助病癥、特別是疼痛性疾病的緩解。我們認為暈針與療效的關系究竟如何,尚有待更多的實踐來證實,其機理也值得進一步探討,但暈針究竟是一種給患者帶來痛苦的不良反應,臨床上仍應著重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