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中所有部位均能分離出鏈球菌,該菌群多數為G+兼性厭氧菌。常見的口腔鏈球菌均與齲病發(fā)病有一定的關系,分別簡述如下:
1.變形鏈球菌:
為革三染色陽性的球菌,是口腔天然菌群中占比例最大的鏈球菌屬中的一種。經反復研究證實,變形鏈球菌可以造成嚙齒類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實驗性齲的動物模型,同時也有證據表明該菌與人類齲病密切相關。根據變形鏈球菌胞壁抗原成分不同,分血清型(a~h)8種;根據菌細胞DNA中鳥嘌呤(G)和胞嘧啶(C)含量分遺傳型(Ⅰ~Ⅵ)6種。變形鏈球菌組中,變形鏈球菌和遠緣鏈球菌(茸毛鏈球菌)與人類齲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
變形鏈球菌有強的致齲性主要取決于其產酸性和耐酸性。在菌斑中生存的變形鏈球菌能迅速發(fā)酵多種碳水化合物產生多量酸,可使局部pH下降至5.5以下。變形鏈球菌耐酸性強,在pH 4.5時仍能繼續(xù)生活并產酸。局部pH下降維持相當長時間,避開唾液的緩沖作用,從而造成局部硬組織脫礦,齲病病變過程開始。變形鏈球菌能以蔗糖為底物合成胞外葡聚糖、果聚糖及胞內多糖。葡聚糖介導細菌的黏附,促進菌斑的形成,是變鏈球菌重要的致齲毒力因子。該菌合成的水溶性葡聚糖、果聚糖、胞內多糖還可作為代謝底物提供能量,增強致齲力。變形鏈球菌表面蛋白和脂磷壁酸是菌體表面粘結素,它們與獲得性膜中的不同受體結合,促進該菌黏附和菌斑的形成。變形鏈球菌不僅是冠部齲病的主要致病菌,也是根部齲的主要致病菌。
2.血鏈球菌:
是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細菌之一。該菌與變形鏈球菌一樣,能利用蔗糖合成水溶性與水不溶性細胞外多糖。這些細菌對牙菌斑形成和細菌在硬組織上聚集有重要作用。目前已證實血鏈球菌在動物模型中具有致齲性,尚無充分證據表明血鏈球菌是人類齲病的致齲細菌。
3.輕鏈球菌:
是牙菌斑中最常分離到的細菌。目前尚無報道證實輕鏈球菌與齲病的正相關關系。但輕鏈球菌能儲存多糖。這一特征使菌斑在缺乏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繼續(xù)產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