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在偏遠的竹山縣,他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艾滋病人,第一個到村子里給病人抽血檢查;16年來,他騎摩托在大山里走村串戶堅持“防艾”,和艾滋病人同吃同住,并幫扶病人家庭;他讓患者的生命平均得到了十多年的有效延續(xù),又將防艾的接力棒傳給自己的兒子……
近日,國家衛(wèi)計委召開全國衛(wèi)生計生系統(tǒng)表彰大會,56歲的鄉(xiāng)村醫(yī)生王煥云榮獲白求恩獎章。
村醫(yī)意外發(fā)現(xiàn)多名艾滋病患者
王煥云是竹山縣溢水鎮(zhèn)陳家鋪村衛(wèi)生室的鄉(xiāng)村醫(yī)生,做村醫(yī)已有30多年了,一開始,他負責的只是全村的基礎醫(yī)療工作。2001年初的一天,村民小陽(化名)渾身乏力,反復低燒,到衛(wèi)生室找王煥云看病。聯(lián)想到村里發(fā)生過的幾起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王煥云有些不安。
在詢問走訪中,王煥云發(fā)現(xiàn)這些人有一個相同的經(jīng)歷——上世紀90年代,都在河南等地打工時賣過血。他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這些不明原因死亡者,可能在賣血時感染了艾滋??!王煥云立即向鎮(zhèn)、縣衛(wèi)生部門反映這一情況,不久,縣疾控部門派出的調(diào)查小組進村了。20多天里,王煥云與調(diào)查組走訪千余人,采集血樣300多個。一個月后,血液檢測結果確認,小陽等8人感染了艾滋??!此后,在陳家鋪、天橋等5個村,又發(fā)現(xiàn)20多名賣血者感染了艾滋病。這下,寧靜的山村炸鍋了,各種傳言開始出現(xiàn):“這些人挨不得!”“他們沒救了,全村都是艾滋病……”
搬到病人家中與其同吃同住
王煥云也有過感染的擔心,不過,他申請參加了全省艾滋病防治培訓,通過學習懂得了如何保護自己。村里專為艾滋病患者成立了“溫馨家園”,他義不容辭當起園長,挑起了5個村的“防艾”重任。為消解村民們的恐慌,王煥云主動搬到獨居的艾滋病人家中,與其同吃同住同勞動;患者到衛(wèi)生室看病誤了飯點,他主動邀到自己家里吃飯;給艾滋病患者實施接觸性治療時,不戴手套、不戴口罩、不穿白大褂……
面對艾滋病人,王煥云主動講解防艾知識,督促他們服藥治療,同時每周給他們做健康檢查,盡力減輕其痛苦。對居住偏遠、不在“溫馨家園”治療的病人,王煥云騎摩托上門送藥醫(yī)治。2004年6月,小陽又一次病倒了。這一次,他前胸后背長滿帶狀皰疹,胸背四個部位潰爛,十分危急。王煥云把小陽接到“溫馨家園”,忍著惡臭給他清洗潰爛瘡口,打針敷藥。20多天后,小陽瘡口痊愈病情好轉,王煥云卻累倒躺了三天。
幫患者的女兒解決了終身大事
16年來,為了這30余名艾滋病患者,王煥云不知在深山里奔走了多少個來回。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坐上王煥云的摩托車后座,隨他上門走訪和問診。摩托車穿過一段陰沉的山谷,翻過幾道山梁,行駛近2小時后,才接近邵家溝村已逝的患者阿華(化名)家。阿華的女婿從玉米地里鉆出來,老遠就向王煥云揮手相迎。
阿華2004年被查出艾滋病時,村民們對他避之唯恐不及,王煥云用自己的行動,讓村民們解除了對病人的歧視和隔閡。王煥云還爭取鎮(zhèn)里支持,從鄰居的水窖里為阿華家接上了自來水;他幫助阿華養(yǎng)豬和種植果樹,以增加收入;他還利用走村串鄉(xiāng)之便,為阿華的女兒小麗(化名)尋找伴侶,解決了她的終身大事。去年阿華臨終前,拉著王煥云的手:“我的女兒智力不正常,還有精神病,不知道她以后咋樣生活……”王煥云對他承諾:“你放心,我會像自己的親人一樣照顧好她的。”昨日上午,王煥云給小麗做了檢查,一切都很正常,小麗拉著他的手嘻嘻地笑著。他又和小麗的丈夫交流,告訴他精神病人的護理常識。
“陪伴的意義遠遠大于治療”
臨近11點,王煥云接到另一位患者兒子的電話,說他父親渾身長滿皰疹,疼痛難忍,要尋死覓活。“跟你爸爸說,千萬莫做傻事,我忙完手頭的事過來打針。”王煥云在電話里告訴對方。這名患者名叫阿軍(化名),家住天橋村,2005年夫妻二人同時被查出感染艾滋病毒,2011年其妻病故。摩托又走了兩個多小時,記者和王煥云來到阿軍家里。經(jīng)過診斷后,王煥云配藥給阿軍輸液,并坐下來聊起家常,阿軍的情緒漸漸穩(wěn)定下來。
王煥云在給阿軍實施接觸性治療時,沒戴手套和口罩,也沒穿白大褂,有些不符合醫(yī)療規(guī)定。對此他解釋說:“艾滋病患者通常都很自卑、孤僻和脆弱,接受不了人們的歧視和疏遠,內(nèi)心渴望大家的理解和親近。對他們來說,陪伴的意義遠遠大于治療的意義,但我不能戒備森嚴地去陪伴他們。”難道就沒有風險?王煥云說:“我是一名醫(yī)生,我清楚艾滋病的傳染途徑和預防要領。”
助艾滋病人產(chǎn)下健康的雙胞胎女兒
下午5點,王煥云又來到艾滋病患者阿央(化名)的家里。阿央有一對5歲的雙胞胎女兒,馬上幼兒園要開學了,他特地來了解情況。
2012年初,阿央意外懷上了這對雙胞胎,打算做人流手術,但幾家醫(yī)院得知她的情況后都婉拒了。阿央向王煥云求助,想把孩子生下來。王煥云采取中西醫(yī)結合的治療辦法,不斷給她實施母嬰阻斷治療,以防止胎兒被感染。為了保證胎兒的安全,王煥云每個月都帶著阿央去做產(chǎn)檢,后來又到十堰城區(qū)為阿央聯(lián)系好醫(yī)院,最終這對雙胞胎姐妹健康平安地出生。
今年上半年,這對小姐妹在幼兒園里受到了欺負,有小朋友說她們是艾滋病人,不跟她們一起玩。王煥云得知后趕到幼兒園,向學生家長們解釋:“她們的媽媽是艾滋病患者,可孩子已經(jīng)阻斷病毒了,是健康的,千萬不要歧視她們。”昨日,看到兩個孩子開心玩耍,王煥云也十分欣慰。“平常照顧孩子時一定要細心,要隔離保護,定時體檢。”臨別時,他一再囑咐阿央。
父子接力讓“紅絲帶”在山村飄揚
16年來,在王煥云的精心護理和陪伴下,他負責的30余名艾滋病人,沒有一人因絕望而自暴自棄,生命平均得到了十多年的延續(xù)。近年來,他負責的村里沒有再增加一例患者,他也先后榮獲十堰市文明市民、“感動十堰”十大人物、全國優(yōu)秀鄉(xiāng)村醫(yī)生等稱號。
不管是患者家屬還是普通村民,大家都對王煥云十分尊敬。有一次王煥云用摩托車載著一大箱草藥送到村小學,在一座橋上打滑掉進了河里,一位農(nóng)民放下鋤頭跑過來相救,“王醫(yī)生,你一定要保重啊,村里人都離不開你呢!”
隨著年歲漸長,王煥云越來越感到精力不夠用,因為防艾工作既枯燥又累人。但每每看到鮮活的生命在他的呵護下得到有效延續(xù),他就倍感欣慰。為了讓這根接力棒傳承下去,他還說服畢業(yè)于中醫(yī)學院的兒子王金鐘,放棄在市醫(yī)院的進修機會,回村和他一起分擔防艾工作。
如今,王金鐘每天7時50分前準時到達村衛(wèi)生室。“我要接替父親,讓這里的父老鄉(xiāng)親得到更好的醫(yī)療服務,讓傳播愛與希望的抗艾“紅絲帶”繼續(xù)在山村飄揚。”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