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萆薢性味歸經(jīng)、藥理研究、化學成分是廣大朋友想要知道的內容,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具體內容如下: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根狀莖橫走,粗厚,多細長須根。莖纖細,左旋。單葉互生,紙質,葉片三角狀心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邊緣波狀,葉干后近黑色,下面灰白色。花黃綠色,單性,雌雄異株,雄花為腋生向上的穗狀花序,花單生或2~3朵簇生,花被6裂,雄蕊3,退化雄蕊3,互生,雌花為下垂的穗狀花序,花單生,花被6,柱頭3裂。蒴果近圓形,微被白粉,有3翅,成熟后向上反轉。花期5~8月,果期6~10月。
【產地分布】生于海拔200~1300米的山腰陡坡、山谷緩坡或水溝邊、陰坡的混交林緣或疏林下。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均可采挖,挖出后洗凈除去須根,切片曬干。
【藥材性狀】根莖竹節(jié)狀,類圓柱形,有分枝,表面皺縮,常殘留有莖枯萎疤痕及未除盡的細長須根。商品多為不規(guī)則的薄片,大小不一,厚約0.5毫米,邊緣不整齊,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黃白色或淡灰棕色,平坦,細膩,有粉性及不規(guī)則的黃色筋脈花紋維管束,對光照視,極為顯著。質松,易折斷。氣微,味辛、微苦。
【性味歸經(jīng)】性平,味苦。歸腎經(jīng)、胃經(jīng)。
【功效與作用】利濕去濁、祛風除痹。屬利水滲濕藥下屬分類的利尿通淋藥。
【臨床應用】用量9~15克,煎湯內服;或入丸、散。用治風濕頑痹、腰膝疼痛、筋脈屈伸不利;膏淋、熱淋、石淋、小便不利;脾胃濕熱下注之尿濁癥;濕熱下注所致帶下、遺精等。
【藥理研究】藥理研究表明,粉萆薢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可使外周血T細胞百分率增加,具有一定的免疫藥理活性。薯蕷皂能抑制腫瘤細胞白血病L????,IC??為0.17μg/ml。還有抗真菌作用,對細菌無效。
【化學成分】含薯蕷皂苷元、粉背皂苷A、纖細薯蕷皂苷、原纖細薯蕷皂苷等。薯蕷皂苷元的含量測定方法有:庫侖滴定法、TLC掃描測定法。
【使用禁忌】腎虛陰虧者慎服。
【配伍藥方】①治陰痿失溺:萆薢6克,附子4.5克。合煎湯內服。(《泉州本草》)
②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白濁,頻數(shù)無度,漩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腳澄下,旋如膏糊;或小便頻數(shù),雖不白濁,亦能治療:益智仁、粉萆薢、石菖蒲、烏藥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鹽一捻,同煎至七分,溫服,食前。(《楊氏家藏方》萆薜分清飲)
③治白帶日久,體力衰弱:懷山藥30克,萆薢24克,蓮子9克,水煎,食前溫服。(《陜西中醫(yī)驗方選編》)
④治楊梅瘡,不問新舊潰爛,或筋骨作痛:川萆薢,每次用一兩,以水三盅,煎二盅,去渣,不拘時,徐徐溫服。(《外科發(fā)揮》萆薢湯)
⑤治腸風、痔漏:萆薢(細銼)、貫眾(逐葉擘下了去土)等分。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服。(《孫尚藥方》如圣散)
⑥治風濕腰痛,久濕痹不散:萆薢、杜仲(去粗皮,炙)各三兩,枸杞根皮(洗)五兩。上三味,細銼,用好酒五升,于凈瓶內浸密封,重湯煮兩時許,取出候冷,旋暖不拘時飲之,常令微醉。(《圣濟總錄》萆薢酒)
以上“粉萆薢性味歸經(jīng)、藥理研究、化學成分”的內容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希望對廣大朋友了解中草藥知識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