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的臨床應(yīng)用是初級中藥士考試中涉及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了相關(guān)內(nèi)容,如下:
白芨是蘭科白芨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葉4~5枚,基部互相套疊成莖狀,中央抽出花葶.總狀花序具數(shù)朵花;花紫色或淡紅色,直徑約5厘米,由3枚萼片、2枚花瓣和1枚特化的唇瓣組成;唇瓣3裂,上面有縱褶片;雄蕊與花柱合生而成合蕊柱,合蕊柱頂端有一個花藥,前上方有一個柱頭凹穴。地下有粗厚的根狀莖,如雞頭狀,富粘性,含白芨膠質(zhì),即白芨甘露聚糖,可供藥用,有止血補肺、生肌止痛之效,也可供作糊料。白芨屬共有6種,均產(chǎn)于東亞。
1.用于咯血、嘔血、衄血、外傷出血等癥。
白芨收斂,功能止血,是一味止血藥。者要用于肺、胃出血病癥,可單獨應(yīng)用,也可配阿膠(蛤粉炒)、藕節(jié)、生地等治咯血;配烏賊骨等治嘔血。
2.用于瘡瘍腫痛,潰瘍久不收口,手足皸裂等癥。
白芨又有消腫生肌之功,用治瘡瘍,不論已潰未潰均可應(yīng)用,如瘡瘍初起未潰,配銀花、貝母、天花粉、乳香等有消散作用;如瘡瘍已潰、久不收口以及手足皸裂,有可奏生肌斂瘡之功,往往研粉外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于塵肺、肺癰、肺結(jié)核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