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了提高各位考生的復習效率,搜集整理了“【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證】天行赤眼的臨床特點”的知識點,詳情如下:
(一)臨床特點
天行赤眼是指外感疫癘之氣,能迅速傳染并引起廣泛流行的眼病,傳染方式為接觸傳染,最主要的傳播途徑為手、眼接觸傳染。本病多發(fā)于夏、秋季,常見于成年人,嬰幼兒較少見。傳染性極強,潛伏期短,多于24小時內雙眼同時或先后而發(fā),起病急劇,刺激癥狀重,常呈暴發(fā)流行,但預后良好。本病類似西醫(yī)學的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屬病毒性結膜炎。
臨床表現為目痛羞明,磣澀灼熱,淚多眵稀。全身可伴有頭痛發(fā)熱、四肢酸痛等癥。初起胞瞼紅腫,白睛紅赤,甚至紅赤壅腫,瞼內粟粒叢生,或有偽膜形成;繼之白睛溢血呈點片狀或彌漫狀,黑睛生星翳。耳前或頜下可捫及腫核。
(二)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暴風客熱、天行赤眼暴翳相鑒別。
1.暴風客熱
暴風客熱為感受風熱之邪,眵多黏稠,白睛紅赤浮腫,多無黑睛生翳。分泌物涂片,多形核白細胞增多,預后一般較好,有傳染性,但不引起流行。
2.天行赤眼暴翳
天行赤眼暴翳為猝感疫癘之氣,內兼肺火亢盛,內外合邪,肝肺同病。淚多眵稀,白睛紅赤浮腫,或抱輪紅赤,多有星翳,以發(fā)病后1~2周更多,其星翳多位于中央,日久難消,分泌物涂片同天行赤眼。重者黑睛可留點狀翳障,漸可消退,傳染性同天行赤眼。
(三)治療
1.辨證論治
(1)初感癘氣
主癥:患眼磣澀灼熱,羞明流淚,眼眵稀薄,胞瞼微紅,白睛紅赤,點片狀溢血;兼有發(fā)熱頭痛,鼻塞,流清涕,耳前頜下可捫及腫核,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
方藥:祛風散熱飲子加減。常用連翹、牛蒡子、蘇薄、大黃、鉤藤、赤芍、防風、當歸尾、甘草、梔子、川芎、金銀花、黃芩、蒲公英。
若無便秘,可去大黃;若白睛紅赤甚,溢血廣泛者,加丹皮、紫草以清熱涼血退赤。
(2)熱毒熾盛
主癥:患眼灼熱疼痛,熱淚如湯,胞瞼紅腫,白睛紅赤壅腫,彌漫溢血,黑睛星翳;伴口渴心煩,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瀉火解毒。
方藥:普濟消毒飲加減。常用黃連、黃芩、甘草、玄參、柴胡、桔梗、連翹、板藍根、牛蒡子、僵蠶、薄荷。
若白睛溢血廣泛者,酌加紫草、丹皮、赤芍、生地黃以涼血止血;黑睛生星翳者,酌加石決明、木賊、蟬蛻以散邪退翳;若便秘溲赤明顯者,酌加木通、生大黃以利水滲濕,清熱通腑。
2.其他治療
(1)滴眼藥水:0.2%魚腥草眼藥水,每日6次,癥狀嚴重者可1小時2次。亦可選抗病毒眼藥水,配合抗生素眼藥水滴眼。
(2)洗眼法:選用大青葉20g,銀花15g,蒲公英30g,菊花15g等清熱解毒之品,煎湯熏洗患眼,每日2~3次。
(3)眼局部超聲霧化:魚腥草注射液或清開靈注射液10mL配等量生理鹽水眼局部超聲霧化,每日2次,每次10~15分鐘。或大青葉、銀花、蒲公英、菊花等清熱解毒之品,煎湯局部超聲霧化,每日2次,每次10~15分鐘。
(4)針灸治療
1)針刺法:以瀉法為主,可取合谷、曲池、攢竹、絲竹空、睛明、瞳子髎、風池、太陽、外關、少商,每次選3~4穴,每日針1次。
2)放血法:點刺眉弓、眉尖、太陽穴、耳尖,放血2~3滴以泄熱消腫,每日1次。
3)耳針:選眼、肝、目2、肺穴,留針20~30分鐘,可間歇捻轉,每日1次。
(四)預防與調護
1.注意個人衛(wèi)生,不用臟手、臟毛巾揉擦眼部。
2.病人的手帕、毛巾、臉盆以及其他生活用品應注意消毒,防止傳染。
3.如一眼患病,另一眼更需防護,以防患眼分泌物及眼藥水流入健眼。
4.醫(yī)生為病人治療操作后,應注意進行消毒處理,以避免交叉感染;醫(yī)師診斷用的藥物(如熒光素等)及檢查器械(如眼壓計、三面鏡等)使用前應認真消毒。
5.發(fā)現有此病時,在家庭和集體生活中應嚴格進行消毒、隔離工作,防止流行。
6.禁止包扎患眼。
〖醫(yī)學教育網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傷寒論復脈湯
“參苓白術散的主治疾病”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
2021年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證【五臟與五志的關系】
上文內容“【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證】天行赤眼的臨床特點”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搜集整理,想了解更多醫(yī)學考試信息、復習資料、備考干貨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實踐技能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