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佝僂病因:
一、鈣磷和維生素D貯備不足(20%):
胎兒的鈣磷和維生素D來自母體,鈣磷貯備中的75%在妊娠最后3個月,即胎齡28周以后所貯,其攝取量達到一生中最高量,即鈣150mg/(kg?d),磷75mg/(kg?d),足月兒皮膚表皮顆粒層亦貯存有7-脫氫膽固醇,在紫外線照射下,可轉變成維生素D3,此內源性維生素D僅夠生后2~3個月之需要,故新生兒維生素D之貯備量取決于皮膚發(fā)育狀況,當孕婦孕期反應重或因偏食,日照不足,患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或骨軟化癥時,以及雙胎,早產等原因,均可使新生兒體內鈣磷和(或)維生素D貯備不足,因此北方春夏季分娩的新生兒發(fā)病率明顯高于秋冬季分娩者。
二、維生素D和鈣磷攝取不足(15%):
無論人乳或牛乳中維生素D的含量均很低,難以滿足新生兒每天所需,人乳含維生素D0~100U/L,平均22U/L;牛乳含3~40U/L,平均14U/L,足月兒每天需補充維生素D400U,早產兒需要量更高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可達800U/d,但由于早產兒攝入奶量較少,更易發(fā)生維生素D和鈣磷不足,人乳含鈣340mg/L,磷150mg/L,含量較低,但鈣∶磷=2∶1,較適合于腸道吸收;牛乳含鈣1200mg/L,磷900mg/L,鈣∶磷=1.2∶1,不適于腸道吸收,故佝僂病發(fā)生率較母乳喂養(yǎng)者為高。
三、生長速度過快(15%):
骨骼的生長速度與鈣磷的需要成正比,孕期最后3個月的胎兒和新生兒的生長速度超過任何年齡組,易發(fā)生維生素D缺乏。
四、甲狀旁腺素分泌不足及肝腎功能不完善(10%):
新生兒甲狀旁腺素分泌不足,腎小管對甲狀旁腺素的反應不完善,致腎小管對磷的再吸收增加而對鈣的再吸收減少,易導致新生兒的高磷低鈣血癥,鎂與甲狀腺C細胞分泌的降鈣素亦與維生素D和鈣磷代謝密切相關,新生兒肝腎功能的不完善還可影響維生素D的羥化作用,使維生素D的生物活性降低。
五、其他因素(10%):
新生兒期各種疾病的發(fā)病率均較高,易影響胃腸,肝膽或腎臟對維生素D和(或)鈣磷的吸收,利用和代謝,尤其是應用呼吸機,胃腸道外營養(yǎng)液使鈣磷及維生素D攝入不足;長期應用利尿藥和碳酸氫鈉增加尿鈣的排泄;長期應用抗驚厥藥物(包括孕婦)如苯巴比妥,刺激肝細胞微粒體的氧化酶系統(tǒng)活化,使維生素D3和25-(OH)D3加速分解為無活性的代謝產物,均可導致佝僂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