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衛(wèi)生高級職稱考試計劃生育專業(yè)考點講析病理生理學·應激病理
應激是指機體在受到各種因素刺激時所出現(xiàn)的非特異性反應。
能引起應激反應的刺激因素稱為應激原。
( 一 ) 急性期反應
感染、燒傷、大手術,炎癥或組織損傷等應激原可誘發(fā)機體出現(xiàn)快速啟動的防御性非持異反應,如體溫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細胞數(shù)增高、核左移,血漿中某些蛋白質濃度升高,這種反應稱為急性期反應,這些蛋白質被稱為急性期反應蛋白,屬分泌型蛋白質。
急性期反應蛋白的主要生物學功能:
1 .抑制蛋白酶,避免蛋白酶對組織的過度損傷;
2 .清除異物或壞死組織,以 C 反應蛋白的作用最明顯,臨床上常用 C 反應蛋白作為炎癥類疾病活動性指標;
3 .抗感染、抗損傷,如 C 反應蛋白、補體成分的增多可加強機體的抗感染能力;銅藍精自具有抗氧化損傷的能力;
4 .結合、運輸功能,如結合珠蛋白、銅藍蛋白、血紅素結合蛋白等可與相應物質結合,避免過多的游離 Ca 、血紅素等對機體的危害。
( 二 ) 熱休克蛋白
熱休克蛋白是指細胞在高溫或其它應激原作用下所誘導生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組蛋白質。
熱休克蛋白的主要功能與蛋白質代謝有關,其功能涉及細胞結構維持、更新、修復、免疫等,但其基本能力幫助蛋白質的正常折疊、移位、復性及降解。由于其伴隨著蛋白質代謝的許多重要步驟,因此被形象地稱為 " 分子伴娘 " 。在應激時,各種應激原導致蛋白質變性,使之成為伸展的或錯誤折疊多肽鏈,其疏水區(qū)域可重新暴露在外,易形成蛋白質聚集物,對細胞造成嚴重損傷。熱休克蛋白充分發(fā)揮分子伴娘功能,防止蛋白質變性、聚集并促進聚集蛋白質的解聚及復性,因而在各種應激反應中對細胞具有保護作用,是體內重要的內源性保護機制。
( 三 ) 應激性潰瘍
應激性潰瘍是指病人在遭受各類重傷 ( 包括大手術 ) 、重病和其他應激情況下,出現(xiàn)胃、十二指腸粘膜的急性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胃、十二指腸粘膜的糜爛、淺潰瘍、滲血等。少數(shù)潰瘍可較深或穿孔,當潰瘍發(fā)展侵蝕大血管時,可引起大出血。
應激性潰瘍的產生機制:
1 .由于應激時兒茶酚胺增多,內臟血流量減少、胃、十二指腸粘膜缺血,是應激性潰瘍形成的最基本條件;
2 .在創(chuàng)傷、休克等應激狀態(tài)下,胃腔內 H向粘膜的反向彌散,這是形成應激性潰瘍的必要條件;
3 .其他因素,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多,使蛋白質分解大于合成,胃上皮細胞更新減慢,再生能力降低;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減少,使其對胃粘膜的保護作用減弱;酸中毒時血流對粘膜內 H緩沖能力降低,可促進應繳性潰瘍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