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 > 其他信息

35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中醫(yī)證候與生物學指標的關系

2007-08-20 15:37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預約>> 有問必答>> 報考測評>>

  【摘要】  通過分析肝炎后肝硬化的病理生物學指標與各主證候的相關性,探討影響疾病證候病機的病理因素。方法:規(guī)范采集35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臨床信息,記錄完整的診治資料,建立數(shù)據(jù)庫,選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信息指標進入多變量分析,運用多元逐步回歸方法,探索影響證候的主要因素。結果:建立了6個不同證型(肝腎陰虛、濕熱內(nèi)蘊、瘀熱內(nèi)蘊、脾腎陽虛、肝郁脾虛和氣虛血瘀)與影響因素之間的回歸方程。結論:肝實質(zhì)細胞合成功能減退是肝硬化基本病機“氣虛血瘀”的病態(tài)基礎之一;慢性炎癥和肝實質(zhì)損傷可能是濕熱和瘀熱的病態(tài)基礎;肝腎陰虛與瘀熱內(nèi)蘊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可能具有其生物病理學基礎。

  【關鍵詞】  肝炎;肝硬化;中醫(yī)病機;回歸分析

  我們在以往研究中,運用多元統(tǒng)計學方法對900例肝炎后肝硬化四診信息進行了因子分析,提取了本病的共性證候(氣虛血瘀)及5個特征性證候(肝腎陰虛、濕熱內(nèi)蘊、瘀熱內(nèi)蘊、脾腎陽虛和肝郁脾虛)[1]。本研究對其中的35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隨訪6個月,采集并整理四診信息和相關實驗室指標等資料,運用SPSS 12.0軟件對各證候影響因素及疾病預后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35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B超診斷明確)[2],來自上海市傳染病醫(yī)院門診135例和住院部159例,曙光醫(yī)院住院部29例,普陀區(qū)中心醫(yī)院住院部32例。其中男257例,女98例,男女比例2.6∶1,年齡最小18歲,最大76歲,平均 (49.81± 12.42)歲。既往有吸煙史113例;飲酒史96例;飲酒量每日大于250 g并飲酒10年以上者 62人。 其中乙肝病毒感染者336人,丙肝感染者有 7人, 乙丁重疊感染者12人。乙肝病家族史 157例。 代償性肝硬化203例,失代償性肝硬化 152例。 活動性肝硬化262例,靜止性肝硬化93例。Child-pugh分級:Child A 133例,Child B 129例,Child C 93例。 肝炎病程平均為(15.12±8.64)年,肝硬化病程平均為(9.26±5.83)年,體質(zhì)指數(shù)為(23.46± 5.21 )kg/m 2.伴有慢性胃炎史、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占 23.68%, 膽囊炎和膽石癥占42.12%,糖尿病占 22.21%, 高血壓冠心病占11.99%,尤以膽囊炎、膽石癥的伴發(fā)率為高。行脾切除術者占5.91%,膽囊切除術者占9.01%.

  1.2 研究方法 制定統(tǒng)一的臨床觀察表,由專人負責采集相關資料和四診信息,記錄完整的診治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體質(zhì)指數(shù)、病程、Child-pugh分級和相關實驗室指標(肝功能指標、凝血系統(tǒng)指標、細胞免疫的相關指標、腎功能、B超和胃鏡下的靜脈曲張程度等)。

  1.2.1 檢測方法 采用速率法檢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γ-谷氨?;D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 GGT)、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膽堿酯酶(cholines-terase, ChE)活性;終點法檢測血清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 TBIL)、總膽汁酸(total bile acid, TBA)、載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 A-Ⅰ, ApoA-Ⅰ)、總蛋白(total protein, TP)含量;一點法檢測白蛋白(albumin, ALB)含量;比濁法檢測前白蛋白(preal- bumin, PA)含量。試劑均來源于合康生物技術開發(fā)(上海)有限公司。采用庫爾特方法檢測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 WBC)和血小板(platelet, PLT),試劑來源于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采用凝固法檢測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lasma pro-thrombin time, PT)、促凝血活酶試驗(hepatoplas-tin test, HPT)、血漿凝血因子V(plasma coagula-tion factor V, FV)、血漿凝血因子Ⅶ(plasma coagulation factorⅦ, FⅦ)和血漿凝血因子Ⅹ(plasma coagulation factor Ⅹ, FⅩ),試劑來源于法國Stago公司。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CD4、CD8和CD4/CD8,試劑來源于BD公司。Dianyon法檢測γ-球蛋白,試劑來源于Sebia公司。速率法和電極法分別檢測血肌酐(creatinine, 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 ,試劑均來源于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Philips HDI 5000型B超檢查脾肋間厚、肝右葉斜徑(right lobe of liver oblique diameter, RL)、門靜脈的寬度和腹水(ascites)指標。奧林巴斯電子胃鏡Evis-lucrra 260檢查胃底、食道靜脈曲張程度。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輸入電腦,采用 Access 數(shù)據(jù)管理,建立本課題的電子數(shù)據(jù)庫,全部記錄輸入完成后,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檢查,核查無誤,轉入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基本信息、四診信息和診療信息進行統(tǒng)計學描述,選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實驗室指標進入多變量分析,運用多元逐步回歸方法[3],探索影響證候的主要因素。

  2 結果

  運用多元逐步回歸方法將8大類共37個自變量引入模型,包括性別、年齡、體質(zhì)指數(shù)、病程、Child-pugh分級、相關實驗室指標 [ALT,AST,Alb,球蛋白(globulin, GLO),血漿中清蛋白與球蛋白之比(albumin/globulin, A/G),GGT,ChE,WBC,PLT,LDH,ALP,TBIL,TBA,PA, ApoA-Ⅰ, PT,PAT,HPT,F(xiàn)Ⅴ,F(xiàn)Ⅶ, FⅩ ,CD4,CD8,CD4/CD8,γ-Glo,Cr,BUN ]、B超相關資料(脾肋間厚、肝右葉斜徑、門靜脈的寬度、腹水和胃鏡下的靜脈曲張程度)。SPSS系統(tǒng)默認 P 值的標準分別為PE= 0.05 和PR=0.1[這是在SPSS軟件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對話框組Probability for Step-wise,E(Enty),R(Remove)用于模型選擇變量時的進入標準和排除標準],逐步引入 P <0.05的變量,來擬合6個反應變量的回歸模型。這里所說的應變量即5個特異的證候因子和共同證候的獨立因子,而且6個回歸模型均做了 F 檢驗,均說明所建立的回歸方程式是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建立6個不同證型與影響因素之間的回歸方程。(1)F1= 12.947 + (-2.133) ApoA-Ⅰ+0.049 82 Age+ ( -0.014 51 ) PLT,肝腎陰虛為主證型的主要影響因素有ApoA-Ⅰ、年齡和PLT.其中ApoA-Ⅰ和PLT值呈負相關。(2)F2=16.721+0.023 85 TBIL+0.751 Ascites+ (-0.025 60) FⅦ+0.132 PT+0.004 178 GGT,同樣,濕熱內(nèi)蘊為主證型的主要影響因素有TBIL、腹水、FⅦ、PT和GGT.其與腹水量、TBIL、PT和GGT呈正相關,與FⅦ呈負相關。(3)F3=15.258+(-0.017 58) PLT+ (-0.292) WBC+0.038 72 CD4+0.029 26 BUN+0.006 273 TBA+0.053 84 GLO+ (-0.021 95) RL,瘀熱內(nèi)蘊證候的主要影響因素為PLT、WBC、CD4、BUN、TBA、GLO和肝右葉斜徑。此因子與PLT、WBC和肝右葉斜徑呈負相關,與CD4、BUN、TBA和GLO呈正相關。 (4)F4=15.877+ (-1.741) ApoA-Ⅰ+0.028 33 BUN+ (-0.022 59) RL ,脾腎陽虛型證候的主要影響因素為ApoA-Ⅰ、BUN和肝右葉斜徑。與ApoA-Ⅰ和肝右葉斜徑呈負相關,與BUN呈正相關。(5)F5=1.783+ 0.029 33 CD8+0.169 CD4/CD8+0.012 52 ALT +0.021 91 GLO,肝郁脾虛型證候的主要影響因素為CD8、CD4/CD8、ALT和GLO.(6)F6=15.015 +0.116 PT+0.644 Ascites + (-1.240) ApoA-Ⅰ+ (-0.012 90) PA,對共同癥狀即肝炎后肝硬化的共性特征的主要影響因素為PT、腹水、ApoA-Ⅰ和PA.其中與PT和腹水呈正相關,與ApoA-Ⅰ和PA呈負相關。

  3 討論

  病證相關是證候研究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它既涉及疾病的證候類型、疾病不同階段的證候特征和疾病過程中證候演變規(guī)律的研究,也涉及疾病不同階段的病理狀態(tài)和實驗室檢測指標變化與證候分類和證候判識有無相關性的研究。我們試圖從疾病病理生物學指標與各主證候的相關性探討影響疾病證候病機的病理因素。本研究運用多元逐步回歸方法將8大類共 37個 自變量引入模型,采用數(shù)學的回歸模型,將臨床上所獲得的紛繁復雜的資料與證候建立起一定的聯(lián)系,并由此得出一些規(guī)律性的結論。(1)肝實質(zhì)細胞合成功能減退是肝硬化基本病機“氣虛血瘀”的病態(tài)基礎之一。肝硬化時肝臟合成ApoA-Ⅰ減少,與ApoA-Ⅰ含量均以肝郁脾虛型為最高,以肝腎陰虛 型為最低[4]的結果一致。肝硬化患者血清ApoA-Ⅰ的含量明顯低于正常人,隨著病情的發(fā)展,ApoA-Ⅰ的含量逐漸降低,其含量與肝硬化肝細胞受損程度呈正相關[5]。在肝硬化發(fā)展過程中,ApoA-Ⅰ的含量可能是反映機體正氣盛衰的標志之一。(2)慢性炎癥和肝實質(zhì)損傷可能是肝硬化肝濕熱和瘀熱內(nèi)蘊的病態(tài)基礎。濕熱內(nèi)蘊主要與TBIL、GGT、PT和FⅦ相關;不僅再一次驗證了前期研究中肝炎后肝硬化的肝組織炎癥是中醫(yī)濕熱內(nèi)蘊的病理學基礎[6],而且進一步揭示濕熱內(nèi)蘊與瘀熱內(nèi)蘊主證候因子分別與觀察肝臟病變和判斷預后相關重要指標如PT、FⅦ、PLT、WBC和肝右葉斜徑[7]密切相關。(3)肝腎陰虛與瘀熱內(nèi)蘊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可能具有其生物病理學基礎。肝實質(zhì)損害并累及他臟,表現(xiàn)為本臟的實質(zhì)損害和功能的減退,如肝腎陰虛、瘀熱內(nèi)蘊都與PLT值呈負相關,脾腎陽虛、肝腎陰虛和瘀熱內(nèi)蘊的肝臟體積都縮小(肝右葉斜徑)。有關瘀熱內(nèi)蘊主證候也表現(xiàn)出與正虛主證候相同病態(tài)基礎,看似矛盾,但從中醫(yī)證候病機的相互關系上分析,瘀熱內(nèi)蘊主證候與正虛病機是有其密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本病“在漸變過程中,不僅加深了正虛的程度,還可產(chǎn)生其他的有害物質(zhì),如由于陰的偏虛,致邪熱偏盛,甚至釀成熱毒”[8]:“陰虛則虛熱內(nèi)生,虛熱與稽留血分之濕熱相合,虛實夾雜以致陰虛血熱”[9]。這與以往從大類劃分,肝腎陰虛、瘀熱內(nèi)蘊歸屬虛實夾雜一類的分析結果也是一致的[10]。中醫(yī)理論認為,“有諸內(nèi)必形于外”。因此,疾病病理生物學指標與證候病機的相關性可能是疾病病理狀態(tài)的具體反映。由此,我們可以根據(jù)疾病病理生物學指標與各主證候病機的相關性探討疾病各主證候的病理狀態(tài)。當然,疾病的證候是復雜的和相兼的,表現(xiàn)在不同證候的影響因素也互相交叉,說明了疾病過程中證候病理狀態(tài)的復雜性。通過疾病病理生物學指標與各主證候的相關性探討影響疾病證候病機的病理因素的數(shù)學模型的研究,有可能填充“疾病”與“證”交叉點上的“缺口”,為中、西兩個醫(yī)學理論體系提供一個“結合點”。

  【參考文獻】

  1Zhang Q, Liu P, Zhang HW, et al. Study on the pat-terns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900 patients with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 2006; 26(8): 694-697.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張琴, 劉平, 章浩偉, 等。 900例肝炎后肝硬化中醫(yī)證候判別模式的研究。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06; 26(8): 694-697.

  2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Parasitology and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The programm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viral hepatitis. Zhonghua Gan Zang Bing Za Zhi. 2000; 8(6): 324-329. Chinese.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肝病學分會。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0; 8(6): 324-329.

  3 Zhang WT. Advanced textbook for SPSS statistical analysis.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4: 213, 252. Chinese.張文彤。 SPSS 統(tǒng)計分析高級教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13, 252.

  4 Zhu H, Xiao WM, Lu W,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serum apolipoprote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Shannxi Zhong Yi. 2004; 25(9): 771-772. Chinese.朱虹, 肖煒明, 陸偉, 等。 肝硬變中醫(yī)辨證分型與血清載脂蛋白變化的關系。 陜西中醫(yī)。 2004; 25(9): 771-772.

  5 Yu JL, Cai Z, Zhang JR, et al. Serum lipoprotein and apolipoprote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Zhongguo Jian Yan Yi Xue Yu Lin Chuang. 2001; 2(4): 153-154.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俞靖龍, 蔡崢, 張建榮, 等。 肝硬化患者測定血清脂蛋白及載脂蛋白的意義。 中國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01; 2(4): 153-154.

  6 Zhang Q, Chen HF, Chen L, et al.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yndrome of hepatocirrhosis relation with liver function disorder.Shanghai Zhong Yi Yao Za Zhi. 2004; 38(3): 8-11.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張琴, 陳慧芬, 陳良, 等。 肝炎后肝硬化中醫(yī)證候與肝功能損傷關系的探討。 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2004; 38(3): 8-11.

  7 Chen L, Ge PC, Luo CY.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ize of right lobe of liver an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type liver cirrhosis. Shanghai Yu Fang Yi Xue. 1997; 9(4): 178-180. Chinese.陳良, 葛培昌, 駱成榆。 活動型肝硬化肝右葉大小與并發(fā)癥的關系。 上海預防醫(yī)學。 1997; 9(4): 178-180.

  8 Liu SN. Selections of Liu Shunong‘s medical thesis. Shanghai: Shanghai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ublishers. 1987: 292. Chinese.劉樹農(nóng)。 劉樹農(nóng)醫(yī)論選。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7: 292.

  9 Beijing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Selections of Guan Youbo‘s clinical experience.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1979: 131-137. Chinese.北京中醫(yī)醫(yī)院。 關幼波臨床經(jīng)驗選。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979: 131-137.

  10 Zhang Q, Liu P, Chen HF, et al. Multi-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yndrome of hepatocirrhosis. Zhong Xi Yi Jie He Gan Bing Za Zhi. 2003; 13(2): 69-72.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張琴, 劉平, 陳惠芬, 等。 肝炎后肝硬化中醫(yī)證候特點的多元分析。 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 2003; 13(2): 69-72.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直播公告
    張鈺琪 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 《中藥學》 免費試聽
    搶跑2025中西醫(yī)如何備考?

    張鈺琪 9月23日 19:30-21:00

    詳情
    免費資料
    醫(yī)師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
    您有一次專屬抽獎機會
    可優(yōu)惠~
    領取
    優(yōu)惠
    注:具體優(yōu)惠金額根據(jù)商品價格進行計算
    恭喜您獲得張優(yōu)惠券!
    去選課
    已存入賬戶 可在【我的優(yōu)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