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接血凝試驗的操作過程是臨床檢驗主管技師考試《臨床免疫學》大綱要求考生掌握的考點,醫(yī)學教育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載體 紅細胞是大小均一的載體顆粒,最常用的為綿羊、家兔、雞的紅細胞及O凝型人紅細胞。新鮮紅細胞能吸附多糖類抗原,但吸附蛋白質抗原或抗體的能力較差。致敏的新鮮紅細胞保存時間短,且易變脆、溶血和污染,只能使用2~3d.為此一般在致敏前先將紅細胞醛化,可長期保存而不溶血。常用的醛類有甲醛、戊二醛、丙酮醛等。紅細胞經(jīng)醛化后體積略有增大,兩面突起呈圓盤狀。醛化紅細胞具有較強的吸附蛋白質抗原或抗體的能力,血凝反應的效果基本上與新鮮紅細胞相似。如用兩種不同醛類處理效果更佳。也可先用戊二醛,再用鞣酸處理。醛化紅細胞能耐60C的加熱,并可反復凍融不破碎,在4℃環(huán)境中可保存3—6個月,在一20℃的環(huán)境中可保存1年以上。
3.血凝試驗 可在微量滴定板或試管中進行,將標本倍比稀釋,一般為1:64,同時設不含標本的稀釋液對照孔。在含稀釋標本1滴的板孔(或試管)中,加入0.5%致敏紅細胞懸液1滴,充分混勻,置室溫1~2h,即可觀察結果。凡紅細胞沉積于孔底,集中呈1圓點的為不凝集(一)。如紅細胞凝集,則分布于孔底周圍。根據(jù)紅細胞凝集的程度判斷陽性反應的強弱,以抖凝集的孔為滴度終點。
以上就是醫(yī)學教育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間接血凝試驗的操作過程,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臨床醫(yī)學檢驗主管技師相關的考試資訊,請登錄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