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醫(yī)治療白帶增多的中藥”的相關知識,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了如下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病因病機
本病的主要病機是濕邪傷及任帶二脈,使任脈不固,帶脈失約。濕邪是導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但有內外之別。脾。腎肝三臟功能失調是產生內濕之因,脾虛失運,水濕內生;腎陽虛衰,氣化失常,水濕內停;肝郁侮脾,肝火夾脾濕下注。外濕多因久居濕地,或涉水淋雨,或攝生不潔,或不清性交等,以致感受濕熱毒蟲邪。常見病因有脾虛、腎陽虛、陰虛夾濕、濕熱下注、熱毒蘊結。
辨證要點
帶下過多的辨證要點主要是根據帶下的量、色、質、氣味的異常以辨寒熱虛實。一般而淪,帶下色淡、質稀者為虛寒;色黃、質稠、有穢臭者為實熱。臨證時,結合全身癥狀、舌脈、病史等進行綜合分析。
辨證論治
1.脾虛證
主要證候:帶下量多,色白或淡黃,質稀薄,或如涕如唾,綿綿不斷,無臭;面色(白光)白或萎黃,四肢倦怠,脘脅不舒,納少便溏,或四肢浮腫;舌淡胖,苔白或膩,脈細緩。
治法:健脾益氣,升陽除濕。
方藥:完帶湯。
若脾虛濕蘊化熱,癥見帶下量多,色黃,黏稠,有臭味者,治宜健脾祛濕,清熱止帶,方用易黃湯。
2.腎陽虛證
主要證候:帶下量多,綿綿不斷,質清稀如水;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面色晦黯,小便清長,或夜尿多,大便溏??;舌質淡,苔白潤,脈沉遲。
治法:溫腎培元,固澀止帶。
方藥:內補丸。
3.陰虛夾濕證
主要證候:帶下量多,色黃或赤白相兼,質稠,有氣味,陰部灼熱感,或陰部瘙癢;腰酸腿軟,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咽干口燥,或烘熱汗出,失眠多夢;舌質紅,苔少或黃膩,脈細數。
治法:滋腎益陰,清熱利濕。
方藥:知柏地黃湯。
4.濕熱下注證
主要證候:帶下量多,色黃或呈膿性,質黏稠,有臭氣,或帶下色白質黏,呈豆渣樣,外陰瘙癢;小腹作痛,口苦口膩,胸悶納呆,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利濕熱,佐以解毒殺蟲。
方藥:止帶方。
若肝經濕熱下注,癥見帶下量多色黃或黃綠,質黏稠,或呈泡沫狀,有臭氣,陰癢;煩躁易怒,口苦咽干,頭暈頭痛;舌邊紅,苔黃膩,脈弦滑,治宜清肝利濕止帶,方用龍膽瀉肝湯。
若濕濁偏甚,癥見帶下量多,色白,如豆渣狀或凝乳狀,陰部瘙癢;脘悶納差;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利濕,疏風化濁,方用萆薢滲濕湯加蒼術、藿香。
5.熱毒蘊結證
主要證候:帶下量多,黃綠如膿,或赤白相兼,或五色雜下,質黏膩,臭穢難聞;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煩熱頭暈,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結;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五味消毒飲加土茯苓、敗醬草、魚腥草、薏苡仁。
以上“中醫(yī)治療白帶增多的中藥”來自醫(yī)學教育網,更多中醫(yī)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