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對于很多患者家庭來說是很痛苦的,該疾病不僅嚴重的損害患者的健康,同時還會嚴重的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孤獨癥患者的診斷檢查方法介紹。
患有孤獨癥該如何科學的診斷?
孤獨癥起病年齡確定,便于診斷時的識別:
按世界大多數(shù)疾病分類系統(tǒng),都將孤獨癥起病年齡規(guī)定為2.5-3歲以前,越過這個年齡界限起病的患兒就要著重考慮其他的病癥了。
如:兒童期精神分裂癥,起病在6-12歲;阿斯頗格綜合癥起病比孤獨癥遲,且男孩子比女孩子要多得多。
兒童新衰退性精神病起病于2-10歲。
不典型孤獨癥--不完全符合孤獨癥診斷標準,起病于3歲以后,一些軀體疾病并伴有孤獨癥表現(xiàn)的"如脆性、綜合癥,結節(jié)性硬化等起病常在3歲以后。
孤獨癥的檢查方法:
1、期孤獨癥評定量表(CARS)由專業(yè)人員對患兒進行評估時使用,該量表共15個條目每個條目按1-4每0.5分為一級的七級評分,1 分為正常,4分為最嚴重,累計計算總分CARS總分≤29.5分為正常;CARS總分為30-36.5為輕-中度孤獨癥;CARS總分≥37分為重度孤獨癥;
2、腦電圖或腦地形圖腦電圖檢查異常率在10%-83%,由于一般腦電圖是通過電極記錄下來的腦細胞群的自發(fā)性、節(jié)律性電活動。)的解釋標準和選取的樣本不同,故存在較大的差別。一般來說,導聯(lián)越多,異常率越高。腦電圖異常者一般為智商較低者,智商受損越明顯的孤獨癥,出現(xiàn)腦電圖異常和癲癇的概率也越高。但有大約20%-40%的患兒在青春期前出現(xiàn)癲癇,腦電圖可能未見異常;
3、CT和MRIMRI檢查結果表明部分孤獨癥患兒的腦干總面積和腦橋總面積比一般相同年齡的兒童對照組小,小腦VI,VII蚓葉的正中矢狀面面積比正常對照組小19%。提示小腦發(fā)育不良,與某些孤獨癥的發(fā)生存在可能;
4、SPECT單光子發(fā)射計算機體層攝影術SPECT可以檢測腦血流情況。孤獨癥患兒SPECT檢測發(fā)現(xiàn),大腦血流灌注異常,陽性率達75%。主要表現(xiàn)在大腦皮質,小腦和皮質下多處結構,集中在皮質的額,顳葉,以左側額葉最為常見。同時海馬回局部血流灌注減少;
5、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孤獨癥患兒的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是異常的。從I---V波都有異常報道,異常率高達20%--60%。顯示孤獨癥患兒存在聽覺缺陷,腦干傳導時間延長,提示腦干功能改變可能是影響孤獨癥癥狀的原因之一。腦干功能的障礙會導致向大腦傳遞通路的損害,這可能是造成孤獨癥患兒在認知,社會和語言能力等方面異常發(fā)育的原因之一。
孤獨癥患者平日多食粗糧、綠葉菜,有利于身心健康。綠葉菜屬于堿性,可中和飲食中糖、肉、蛋及代謝中產(chǎn)生的過多酸性物,可清除血中的毒物素。用各種方式進行反復訓練,激發(fā)人體的機能,轉移自閉癥人的注意力,解開自閉癥人的心結,例如通過音樂、繪畫、歌唱、舞蹈、體育等等的反復訓練,改善人的自閉狀態(tài),提高智力,其目標使自閉癥人回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