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古稱小兒按摩,是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應用各種手法作用于小兒機體,以調整臟腑氣血功能,達到防治疾病為目的的一門學科。它是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與疾病做斗爭的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充實起來的。下面就隨醫(yī)學教育網小編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起源萌芽階段
按摩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遠古時期人類發(fā)明和利用火之前,人們就有了摩擦生熱,熱能暖身鎮(zhèn)痛的感性認識,并逐漸積累著按摩治療疾病的經驗。在我國現存最早的醫(yī)學著作《五十二病方》中,即有類似后世用錢匕刮法治療小兒疾病的記載,如“匕周嬰兒瘛所”。
帛書《五十二病方》是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醫(yī)書,根據所載內容其不晚于公元前3世紀,距今至少2300年歷史,其它所載治法多種多樣,除了以內服湯藥為主之外、還有大量的外治法,如敷貼法、煙熏或蒸氣熏法、熨法、砭法、灸法、按摩療法、角法(火罐療法)等,可以說是小兒推拿有文字記載最早的書籍。
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的《內經》系統(tǒng)的講述了陰陽、藏象、經絡、診法及病因學說,建立起中醫(yī)理論體系,以按摩作為學科名稱及療法也開始出現。如《素問·血氣形志篇》。
魏晉隋唐時期.按摩療法已相當盛行,主要醫(yī)學著作中已不乏小兒按摩方面的內容,如《諸病源候論》在各病證之后均不列方藥.卻附以詳細的“補養(yǎng)宣導”之法,其中就包括了大量按摩法等;《備急千金要方》中有“治少小新生肌膚幼弱,喜為風邪所中,身體壯熱,或中大風。手足驚掣。五物甘草生摩膏方。……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風。”“治少兒',小兒腹熱,除熱,丹參赤膏……,膏成,以摩心下。”除膏摩法外,該書還介紹了一種用蔥白抽打的推拿療法.如“兒生不作聲者,此由難產。少氣故也??扇耗殠蛏韰s捋之。令氣入腹。仍呵之至百度,啼聲自發(fā)。亦可以蔥白徐徐鞭之,即啼。”在《外臺秘要》書中也有“小兒夜啼至明不安寐,……亦以摩兒頭及脊驗”等等。
形成發(fā)展階段
由于小兒有病,服藥困難。針刺怕痛,用推拿療法能夠疏通經脈,調暢氣血.適合小兒需要,所以明清期間在小兒推拿方面有了迅速發(fā)展。當時兒科推拿名家輩出,小兒推拿專著大量涌現。在治療小兒疾病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小兒推拿這一獨特體系開始形成。“推拿”一詞,始載于明代萬全所著《幼科發(fā)揮卷二·慢驚有三因》:“一小兒得真搐,予日不治。彼家請一推拿法者掐之。”但直接以推拿冠名者則首見于小兒推拿著作,如《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小兒推拿秘訣》。明代楊繼洲《針灸大成》(1601年)所輯《小兒按摩經》(又名《保嬰神術.按摩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小兒推拿專著。標志著小兒推拿這門??茝睦碚擉w系到臨床疾病的防治已趨成熟,開始走上獨立發(fā)展的道路。
龔云林所著的《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兩卷,于蕃篡輯的《小兒推拿秘訣》是明朝另外兩部重要的書籍。
到了清代小兒推拿療法又有了新的發(fā)展。小兒推拿專著也大量涌現。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小兒推拿廣意》、《幼科推拿秘書》、《幼科鐵鏡》、《厘正按摩要術》等。夏英白的《保赤推拿法》闡釋拿、推、掐、搓、搖、捻、扯、揉、運、刮、分、合等12種小兒推拿常用手法,言簡意賅.并詳述開天門、分推太陰太陽、掐天庭至承漿以及揉耳搖頭四法。主張小兒推拿皆應以此四法開關竅為起始。繼而辨證擇法以推之,推畢又以掐肩井而收功,可謂見解獨到。徐謙光的《推拿三字經》使小兒推拿專業(yè)知識進一步得到普及與發(fā)展。唐元瑞的《推拿指南》7卷,集清以前小兒推拿學術成就之大成。
迅速發(fā)展階段
新中國成立后,中醫(yī)事業(yè)迅速發(fā)展,除了重印出版古籍,也出版了《小兒推拿》、《小兒推拿學概要》、《簡易小兒推拿》、《小兒推拿療法新編》、《小兒推拿新法》、《小兒捏脊》等小兒推拿新著作,推拿治療范圍不斷擴大,小兒推拿行業(yè)開始迅速發(fā)展。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兒推拿的歷史源流及現代發(fā)展,請大家多多關注醫(yī)學教育網,我們會隨時更新更多更好的有關醫(yī)學知識、醫(yī)療招聘、輔導資料等相關信息,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