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草拾遺》:白蔻,其草形如芭蕉,葉似杜若,長八、九尺而光滑,冬夏不雕;花淺黃色;子作朵如葡萄,初出微青,熟則變白,七月采之。
2、《本草圖經(jīng)》:白蔻,今廣州、宜州亦有之。不及番舶者佳。
3、《綱目》:白蔻子圓大如白牽牛子,其殼白厚,其仁如縮砂仁。
4、廣西產(chǎn)一種桂白蔻,又稱土白蔻,為Alpiniasp.的果實,《證類本草》所圖之廣州白蔻,可能即為此類。桂白蔻形與白蔻相似,但表面土黃色至淡棕色,種子褐色,味辣而苦,有類似草果的不愉快香氣
5、《本草經(jīng)疏》:白蔻,主積冷氣及傷冷吐逆,因寒反胃。暖能消物,故又主消谷;溫能通行,故主下氣。東垣用以散肺中滯氣,寬膈進食,去白睛翳膜,散滯之功也。
6、《本草通玄》:白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氣,一經(jīng)火炒,便減功力;即入湯液,但當(dāng)研細,待諸藥煎好,乘沸點服尤妙。
7、《玉楸藥解》:白蔻,清降肺胃,最驅(qū)膈上郁濁,極療惡心嘔噦。嚼之辛涼,清肅肺腑,郁煩應(yīng)時開爽。古方謂其大熱,甚不然也。
8、《醫(yī)林纂要》:白蔻,辛熱,溫養(yǎng)命火,達中州而上浮膻中,瀉肺散寒潤澡。燥,清冷也。……辛潤能瀉清燥之邪,故主治寒瘧,破滯解酒,止吐逆,和膻中,兼能溫脾胃,化食,去冷積。
9、《本草求真》:白蔻,本與縮砂密一類,氣味既同,功亦莫別,然此另有一種清爽妙氣,上入肺經(jīng)氣分,而為肺家散氣要藥;其辛溫香竄,流行三焦,溫暖脾胃,而使寒濕膨脹、虛瘧、吐逆、反胃、腹痛、并翳膜、目眥紅筋等癥悉除,不似縮砂密辛溫香竄兼苦,功專和胃、醒脾、調(diào)中,而于肺、腎他部則止兼而及之也。
10、《本草求原》:按白蔻能和寒熱之氣,故升陽劑中,降收劑中,與寒熱互用之劑,皆可用之。佐入血藥又能通潤二腸,使氣行血自潤,不論血寒血熱,俱可于寒熱方中少佐之,以行其升降。故海藏謂其理脾胃元氣,補肺氣,收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