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天胡荽
【拉丁名】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英文名】LawnPennywortHerb
【科名】傘形科
【科拉丁名】Apiaceae
【屬名】天胡荽屬
【屬拉丁名】Hydrocotyle
【別名】雞腸菜(《千金·食治》),滴滴金(《生草藥性備要》),翳草(《醫(yī)林纂要》),鋪地錦(《潮州府志》),肺風(fēng)草(《質(zhì)問本草》),破銅錢(《植物名實(shí)圖考》),滿天星(《草木便方》),明鏡草(《分類草藥性》),翳子草、盤上芫茜(《嶺南采藥錄》),細(xì)葉錢苗口(《廣州植物志》),落地金錢(《貴州民間方藥集》),過路蜈蚣草、魚察子草(《福建民間草藥》),花邊燈盞(《廣西中獸醫(yī)藥植》),天星草、貓爪草(《南寧市藥物志》),地星宿(《貴陽民間藥草》),傷寒草、鼠跡草(《廣西中藥志》),盆荽(《生草藥實(shí)用撮要》),匿蟲草、鏡面草(《四川中藥志》),遍地青、銅錢草、四片孔(《湖南藥物志》),盆上芫茜、假芫茜(《廣東中藥》),小葉金錢草、小葉破銅錢、小葉錢鑿草、野芹菜、克麻藤(《江西民間草藥驗(yàn)方》),遍地錦、蔡達(dá)草、地錢草(《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洗凈,陰干或鮮用。
【采集】夏秋間采收全草,洗凈,曬干。
【性味】苦辛,寒。
①《生草藥性備要》:“苦,寒。”
②《醫(yī)林纂要》:“辛,平。”
③《南寧市藥物志》:“辛,平,有小毒。”【功用主治】清熱,利尿,消腫,解毒。治黃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腫,癰疽疔瘡,跌打瘀腫。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腎炎、百日咳、尿路結(jié)石、腳癬、帶狀皰疹、結(jié)膜炎、丹毒。
【功用主治】清熱,利尿,消腫,解毒。治黃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腫,癰疽疔瘡,跌打瘀腫。
①《千金·食治》:“療痔。”
②《生草藥性備要》:“治癩,臭耳,鼻上頭風(fēng),痘眼去膜,消腫,敷跌打大瘡。”
③《草木便方》:“治頭瘡,白禿,風(fēng)瘙,疥癩。”
④《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利尿。治腎臟炎、黃疸。外用揉擦傷腫,塞鼻可消眼炎,取汁滴耳中治中耳炎。”
⑤《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鉤蟲病。外用搗涂酒渣鼻。”
⑥《南寧市藥物志》:"治瘰疬毒瘡,無名腫毒,跌打筋傷,哮喘。"
⑦《本草推陳》:"治急性扁桃腺炎及咽喉炎,疥癬,蛇咬傷,癰疽,漆瘡,風(fēng)濕痛,挫傷等。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搗汁。外用:搗敷、塞鼻或搗汁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