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皮因含有揮發(fā)油而香氣馥郁,可使肉類菜肴祛腥解膩,芳香可口,進而令人食欲大增。在日常飲食中適量添加桂皮,可能有助于預防或延緩因年老而引起的Ⅱ型糖尿病。據(jù)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桂皮能夠重新激活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能力,大大加快葡萄糖的新陳代謝。每天在飲料或流質(zhì)食物里添加1/4到1匙桂皮粉,對Ⅱ型糖尿病可能起到預防作用。桂皮含苯丙烯酸類化合物,對前列腺增生有治療作用,而且能增加前列腺組織的血流量,促進局部組織血運的改善。中醫(yī)認為,桂皮性熱,具有曖胃祛寒活血舒筋、通脈止痛和止瀉的功能。
受潮發(fā)霉的桂皮不可食用。用量不宜太多,香味過重反而會影響菜肴本身在味道。桂皮香氣濃郁,含有可以致癌的黃樟素,所以食用量越少越好,且不宜長期食用。桂皮性熱,所以夏季應忌食。桂皮有活血的作用,孕婦少食。
桂皮味辛甘、性熱,入腎、脾、膀胱經(jīng)
有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脈止痛和止瀉的功效
主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瀉、寒疝、腰膝冷痛、經(jīng)閉?瘕、陰疽流注、虛陽浮越之上熱下寒等癥。
1. 溫腎壯陽:用于腎陽不足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亦可用于腎不納氣的虛喘、氣逆
2. 溫中祛寒:用于脾胃虛寒的胃脘冷痛,以及腹痛腹瀉,常與干姜、附子同用
3. 溫經(jīng)止痛:能溫通血脈、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氣滯引起的痛經(jīng)、肢體疼痛。
該品辛甘大熱,純陽燥烈,善暖中下二焦而散寒止痛,色赤入血又能鼓舞氣血生長,故為脾腎陽虛、寒凝諸痛、氣血虛寒等癥之要藥。
桂心:苦辛,無毒(或作甘大燥)。[功用]補陽,活血
桂枝:辛甘溫,無毒。[功用]溫經(jīng),通脈,發(fā)汗
樟科喬木植物天竺桂、陰香等的樹皮。天竺桂又稱川桂、土桂皮,分布于中國廣東、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陰香又稱山肉桂、連粘樹,分布于中南及福建、浙江、貴州、云南等地。秋、冬季采取,陰干用。
[性能]味辛,性溫。能開胃進食,溫中散寒,止痛,活血。
[參考]天竺桂含揮發(fā)油,其中有水芹烯、丁香油酚等。陰香亦含揮發(fā)油,其中主要為桂皮醛、丁香油酚、黃樟醚等。
天竺桂和陰香均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nèi)氣體。丁香酚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有抑制作用。
[用途]用于脾胃虛弱,食欲減退,或脘腹冷痛,嘔逆;婦女產(chǎn)后血瘀腹痛。
[用法]作調(diào)味品,煎湯。
[注意]孕婦不宜。
[附方]
桂皮紅糖湯:桂皮6~9g,紅糖適量。煎湯服。
本方用桂皮溫經(jīng)活血;紅糖和血行瘀,并有溫養(yǎng)脾胃作用。用于婦女產(chǎn)后血瘀腹痛,或見胃寒少食。
另:在四川方言中,“桂皮”是指一個人很“二”,有點傻的意思。
天竺桂的樹皮含揮發(fā)油約1%,中含水芹烯、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葉含揮發(fā)油約1%,中含黃樟醚約60%,丁香油酚約3%,1,8-按葉素等。
細葉香桂的樹皮含揮發(fā)油約1%,鞣質(zhì)12.8%。葉含揮發(fā)油約1%。種子含脂肪油40%。
桂皮中所含桂皮醛、丁香油酚的藥理見肉桂及丁香條。
一種品種未注明的桂皮在試管內(nèi)對許蘭氏黃癬菌及其蒙古變種、共心性毛癬菌等多種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浸劑比煎劑作用強,醚及醇浸出液比水浸劑作用強。故其有效成分可能是揮發(fā)油類,是否即是丁香油酚未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