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黃疸性肝炎:用本方去半夏、厚樸、滑石,加丹參10g,茵陳、虎杖各15g,重癥時(shí)劑量加倍,水煎服.每日1劑。治療本病72例。結(jié)果:痊愈64例,顯效7例,無效1例。
2.膽囊炎:以本方為主方,畏寒口苦者加柴胡、黃芩;脅痛者加延胡索、郁金;腹脹嘔吐者加藿香、佩蘭;黃疸者加茵陳;厭油膩者加山楂、麥芽、神曲;大便難者加枳實(shí)。水煎服。治療本病38例,其中急性膽囊炎18例,慢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20例;合并膽管結(jié)石7例,合并膽道蛔蟲5例。中醫(yī)辨證屬于濕熱中阻,三焦不利者。結(jié)果:痊愈15例,好轉(zhuǎn)23例。
3.急性卡他性中耳炎:用本方為主(杏仁、竹葉、半夏各10g,白蔻仁、厚樸、通革各6g,滑石、薏苡仁各20g),伴鼻塞者,加麻黃、菖蒲;中耳腔積液較多者,加澤瀉、車前子、葶藶子。水煎服。治療本病110例,其中發(fā)病年齡最小5歲,最大67歲,以青壯年為多;病程最短3日,最長不超過3個(gè)月。結(jié)果:痊愈66例,顯效17例,有效19例,無效8例。本組病例服藥最少4劑,最多21劑[3]。
4. 急性高山反應(yīng):用本方為主(杏仁10g,飛滑石20g,白蔻仁6g,白通草6g,生苡仁20g,淡竹葉6g,厚樸6g,半夏10g),脈儒數(shù)者加北沙參;先感冒而后進(jìn)入高原者加柴胡、防風(fēng)各10g;通宵不寐、心動(dòng)悸不安著加五味子6g,丹參10g,夜交藤20g;衄血嚴(yán)重者去半夏,加白茅根、旱蓮草;咳甚者加葶藶子、川貝母;胸悶甚者加瓜蔞。水煎服。治療50例乘飛機(jī)急速進(jìn)入拉薩而致急性高山反應(yīng)患者,其中男性31人,女性19人;年齡最大57歲,最小4歲,其中20-50歲42人,占全部病例的84%。
療效標(biāo)準(zhǔn):痊愈:患者服藥2劑后(48小時(shí)內(nèi))主要癥狀基本消失者;顯效:服藥2劑后(48小時(shí)內(nèi))主要癥狀大部分消失,服藥4劑后(96小時(shí)內(nèi))主要癥狀基本消失者;有效:服藥4劑后,自覺癥狀減輕,但主要癥狀仍存在者;無效:服藥4劑后,主要癥狀未得到緩解或加重者。結(jié)果:痊愈39例,顯效6例,有效2例,無效者3例,痊愈率為78%;總有效率為94%[4]。
藥理作用: 主要有抗菌,解熱,止咳,止吐,利尿等作用。
1.抗菌:厚樸對(duì)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百日咳桿菌、枯草桿菌均有抗菌作用。
2.解熱:薏苡仁可使酵母混懸液引起致熱的大鼠體溫降低。
3.止咳:杏仁、半夏有止咳作用。
4. 止吐:半夏具有止吐作用。
5. 利尿:竹葉有利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