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dǎo)
1、《本草拾遺》:主惡瘡,蟲、蠶、蜘蛛等咬,搗碎和油敷之;亦可煮食,亦作浴湯,去疥癬風(fēng)瘙;燒為灰,口含及內(nèi)齒孔中,殺齒匿甘瘡。取灰三、四度淋取汁,蝕息肉,除白癜風(fēng),黑子面酐,箸肉作瘡。子:炊為飯,香滑,殺三蟲。 2、《醫(yī)林纂要》:去濕熱。
3、《四川中藥志》:能清熱退燒。
4、《本草拾遺》:味甘,平,無(wú)毒。
5、《救荒本草》:味微苦澀,性涼。
6、《醫(yī)林纂要》:甘,寒;赤灰者,有小毒。
7、《圣濟(jì)總錄》:卷十八:灰藋膏。
8、《綱目》:“甘,平,微毒。”入肺、脾、大腸三經(jīng)。
9/《上海常用中草藥》:“止瀉痢,止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