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比阿培南(biapenem)。②厄他培南(ertapenem)。③多利培南(doripenem)。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已由第一代發(fā)展到第四代,近年來無新品種問市,上世紀完成臨床評價的頭孢麗定(cefclidin)與頭孢露南(ceflurenam)至今未見上市報道。當前致力于研究開發(fā)抗MRSA活性與對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穩(wěn)定性有所增強的頭孢菌素。進入臨床試驗的有:①頭孢比普(ceftabiprole,BAL9141)具有較強的抗MRSA、PRSP活性,其水溶性前藥頭孢比普酯(ceftabiprole medocaril,BAL 5788,Ro 639141)在體內迅速分解出頭孢比普而發(fā)揮作用。②BMS-247243對MRSA的MIC90為4 μg/mL,且對ESBLs穩(wěn)定。③CAB-175(CB 181963)[8]與S-3578[11]抗MRSA活性與萬古霉素相似,NB-2001與TAK-599(PPI-0903,T-91825)活性比萬古霉素強。④試驗中的還有RWJ-54428(MC-02479)與RWJ-442831等。
上世紀臨床應用的β-內酰胺酶抑制劑有克拉維酸、舒巴坦與他唑巴坦3種。此間曾發(fā)現(xiàn)多種新抑制劑,但大都未見進一步研究報道。當前進入Ⅰ期臨床試驗的有氧青霉烯類化合物AM-112,為一廣譜β-內酰胺酶抑制劑,對C組β-內酰胺酶的抑制作用比已有的品種強,抑制A、C與D組β-內酰胺酶的IC50分別為0.16、2與2 μg/mL
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已由第一代發(fā)展到第三代。①近年上市的泰利霉素(telithromycin)為第一個臨床應用的酮內酯(ketolide),屬第三代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②開發(fā)中的賽霉素(cethromycin,ABT-773)性能與泰利霉素相似。③酮內酯A-217213抗肺炎鏈球菌包括耐大環(huán)內酯的菌株活性比泰利霉素強,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亦有較強活性。④6,11-雙環(huán)酮內酯EDP-420 (EP-13420,S-13420)對大環(huán)內酯耐藥的鏈球菌、葡萄球菌作用強,對其他呼吸道病原菌、消化鏈球菌等厭氧菌、鳥型分枝桿菌、結核分枝桿菌亦有較好作用,藥物動力學性質優(yōu)于泰利霉素,肺組織濃度高,正在進行Ⅱ期臨床試驗。⑤研究中的酮內酯還有HMR-3647,TE-810與TEA-0769等。⑥將泰利霉素的雜環(huán)取代基側鏈引入十六元大環(huán)內酯泰樂霉素(tylocin)的4'-位,得到的衍生物對耐紅霉素的肺炎鏈球菌有較強活性(MIC 0.5 μg/mL)。⑦放線菌Dactylosporangium aurantiacum產(chǎn)生的十八元大環(huán)內酯OPT-80(PAR 101,tiacumicin B)抗菌譜窄,主要抗革蘭陽性菌,特別對艱難梭菌有很強作用,目前作為專治艱難梭菌腹瀉的藥物正在進行Ⅱ期臨床試驗。
該類抗生素耐藥性發(fā)展嚴重,30余年來研究幾無進展,邁入本世紀后在結構修飾中有兩大發(fā)現(xiàn):
(1)甘氨環(huán)素(glycylcycline)類化合物 對起源于核糖體保護與外排機制的耐藥菌都有作用,其中替吉環(huán)素(tigecycline,叔丁基甘氨酰氨基米諾環(huán)素,GRA-936)對臨床分離的重要致病菌(包括耐四環(huán)素、糖肽與氟喹諾酮類的革蘭陽性菌)有廣泛活性,對MRSA、PRSP與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的MIC90分別為0.5、0.03與0.12 μg/mL,優(yōu)于萬古霉素、合殺菌素(synercid)與利奈唑酮(linezolid)。在低濃度(≥0.12 μg/mL)下,即可抑制四環(huán)素的高度耐藥菌(MIC≤128 μg/mL)??诜?00 mg,Cmax 2.8 μg/mL,AUC 17.9 μg·h-1·mL-1,t1/2長達36 h。靜注治療腹腔與皮膚軟組織等感染的有效率與細菌清除率均在90%左右,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約3%,主要為頭痛、發(fā)熱與消化道反應。
(2)氨甲環(huán)素(aminomethylcycline)類化合物 是在四環(huán)素的9位上連有氨甲基的
四環(huán)素,BAY 73-6944(PTK 0796)抗菌譜廣。
喹諾酮類抗菌藥已由第一代發(fā)展到第四代,抗菌譜陸續(xù)擴展,抗菌活性不斷加強。在新舊世紀之交,此類藥物研究出現(xiàn)兩大值得關注的動向。
(1) 繼續(xù)研發(fā)第四代氟喹諾酮;(2) 注意研究結構變幅更大的喹諾酮
(1) 糖肽類抗生素;(2) 酯肽類抗生素;(3) 鏈陽霉素類抗生素;(4) 寡糖類抗生素;(5) 惡唑酮類抗菌藥;(6) 其他合成抗菌藥
(1) 抗結核抗生素:報道新抗結核抗生素10種:阿齊斯霉素A,B (azicemicin A,B),卡普拉霉素A,B (caprazamycin A,B),美菌素(eulicin),扁枝衣霉素(everninomicin),薔薇菲林(roseoferin),硫內酯霉素(thiolactomycin),結核內酯霉素(tubelactomicin)與抗生素GE2270A。
(2) 合成抗結核藥:①硝基咪唑并吡喃類化合物。②二芳基喹啉類化合物。③二胺類化合物。④被納入新結核藥物管線(New TB drug pipeline)研究開發(fā)的品種。
微生物對作用機制相同的或化學結構相似的抗生素都有交叉耐藥性,探索開發(fā)具有全新作用機制或全新結構的化合物是克服現(xiàn)有抗生素耐藥性的重要的途徑之一。汲取新理論,采用新技術,建立新模型,進行高通量篩選,可獲得具有新作用機制的天然物,但往往因活性、毒性、溶解性、生物利用度等問題,需適當進行結構修飾,以期優(yōu)化成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