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檢測及臨床意義是檢驗技士考試復習需要了解的知識,醫(y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如下:
一、ANCA概念及分類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是一種以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胞漿成份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對系統(tǒng)性血管炎炎癥性腸病等多種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已成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常規(guī)檢測項目。
目前,已經有十余種中性粒細胞胞漿成分被證實為ANCA的靶抗原,蛋白酶3(PR3),髓過氧化物酶(MPO),人白細胞彈性蛋白酶(HEL),乳鐵蛋白(LF),組織蛋白酶G(CathG),殺菌/通透性增強蛋白(BPI),人溶酶體相關膜蛋白2(H-LAMP2),溶菌素(LYS),天青殺素,防御素,烯醇化酶,葡萄糖醛酸酶。
根據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細胞基質片中,可以區(qū)分兩種不同的熒光模型:一種胞漿型(c-ANCA),是均勻分布在整個中性粒細胞胞漿中的顆粒型熒光,細胞核無熒光。在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細胞片中,其熒光模型表現(xiàn)相同。其主要的靶抗原是蛋白酶3(PR3)。
另一種是核周型(p-ANCA),是圍繞中性粒細胞細胞核周圍的平滑帶狀熒光。由多種抗原引起,主要靶抗原是髓過氧化物酶(MPO),人白細胞彈性蛋白酶(HEL),乳鐵蛋白(LF),組織蛋白酶G(CathG),殺菌/通透性增強蛋白(BPI),人溶酶體相關膜蛋白2(H-LAMP2),溶菌素(LYS)等。不同抗體在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細胞片中,其熒光模型表現(xiàn)有所不同。抗MPO抗體產生的p-ANCA因耐甲醛,其熒光模型與在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細胞中出現(xiàn)的c-ANCA類似故叫甲醛抗性的p-ANCA.而其他非MPO抗體不與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細胞反應,無熒光表現(xiàn),這種類型又稱為甲醛敏感的p-ANCA.故根據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細胞片表現(xiàn),可初步判定ANCA的靶抗原PR3,MPO,非MPO三類。
二、ANCA的檢測
間接熒光免疫方法是檢測ANCA的參考方法或者標準方法,至今也是最常用的經典方法。IIF是區(qū)分c-ANCA和p-ANCA的基礎,有較高敏感性,可半定量,但IIF測定的是總ANCA,不能準確區(qū)分靶抗原,需特異性的檢測方法作為補充。
由于多種免疫性疾病患者存在ANA,用IIF法檢測ANCA時,會產生干擾實驗結果的判斷。為避免干擾現(xiàn)象,采用了四基質聯(lián)合的檢測即:乙醇固定的粒細胞;甲醛固定的粒細胞;Hep-2(人喉癌細胞)細胞;猴肝細胞?;|片各細胞分布及意義如表一所述。ANCA熒光模型及表現(xiàn)如表二所述。
三、注意事項
為提高對疾病診斷的特異性,檢測時應注意以下問題1、檢測ANCA,一般建議同時做IIF初篩和確認實驗,以提高ANCA的臨床應用價值,不做單獨初篩或單獨確認實驗,以免降低對疾病診斷的特異性。
2、不能僅檢測抗PR3和MPO兩種特異性抗體,而不檢測,這樣容易限制ANCA對疾病診斷的特異性。
3、用IIF檢測時,僅使用乙醇固定的粒細胞片,這樣不能嚴格排除ANA的干擾,容易出現(xiàn)假陽性。
四、臨床意義
(一)ANCA與原發(fā)性小血管炎韋格納肉芽腫(WG),顯微多動脈炎(MPA),壞死性新月體性腎小球腎炎(NCGN)和變應性肉芽腫性血管炎(CSS)等等原發(fā)性系統(tǒng)性小血管炎的發(fā)病與ANCA密切相關,臨床上已將上述疾病統(tǒng)稱為ANCA相關小血管炎。ANCA,特異性PR3抗體和抗MPO抗體的檢測已成為原發(fā)性小血管炎的敏感特異的血清學檢測項目。
1、抗PR3抗體特異性PR3抗體為WG的標志性抗體,抗PR3抗體熒光模型以c-ANCA為主。但以c-ANCA診斷WG特異性為90%,而以抗PR3抗體的特異性可超過95%.抗PR3抗體在其他的原發(fā)性血管炎中業(yè)可以檢測出來,但陽性率較低。
抗PR3抗體敏感度與疾病的活動性及病程有關,在疾病的早期癥狀不明顯時,就可出現(xiàn)陽性。因而抗PR3抗體常作為WG的早期診斷、療效判斷、復發(fā)估計的指標,對臨床治療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抗MPO抗體抗MPO抗體熒光模型以p-ANCA為主,主要與MPA、NCGN、CSS相關。還可見于其他疾病,如節(jié)結性多動脈炎,抗腎小球基底膜腎病,WG,SLE,RA,藥物誘導的狼瘡,F(xiàn)elty綜合癥等??贵w滴度與疾病活動性相關,可用于早期診斷、療效判斷、復發(fā)估計的指標,對臨床治療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抗MPO抗體陽性高度提示壞死性血管炎或特發(fā)性NCGN,對診斷原發(fā)性小血管炎的特異性達到99%.因而每一個不明原因的血管炎或腎小球腎炎的患者,都應該檢測ANCA.
(二)ANCA與藥物誘導性血管炎近年來不斷有藥物治療引起的ANCA陽性的病例報道,如丙基硫氧嘧啶,肼苯噠嗪,普魯卡因酰胺,青酶胺,美滿霉素,他巴唑/甲巰咪唑等。其中報道比較多的是長期使用丙基硫氧嘧啶引起的ANCA,其特點是滴度高,抗體譜廣(抗原主要是MPO,也可同時伴有或單獨出現(xiàn)其他靶抗原,如PR3,LF,CathG,BPI,LYS等)。
藥物誘導性血管炎患者臨床表現(xiàn)與原發(fā)性血管炎類似,停止丙基硫氧嘧啶用藥后,臨床癥狀好轉,ANCA可轉陰。因此,長期使用丙基硫氧嘧啶治療過程中,應定期檢測ANCA,及早發(fā)現(xiàn)藥物誘導性血管炎。
(三)ANCA與其他疾病除原發(fā)性血管炎外,其他一些疾病中也可出現(xiàn)ANCA,主要為p-ANCA,其靶抗原并非PR,MPO,而是LF,CathG,BPI,LYS等1、慢性炎癥性腸?。–IBD)
CIBD是一種消化系統(tǒng)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克羅恩?。–D)兩種。以往的CIBD診斷依賴X線檢查,內窺鏡及組織學診斷,缺乏有效的試驗室指標。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UC病人血清中ANCA陽性率為60-80%,而CD患者的陽性率為10-20%,多為p-ANCA,相關靶抗原有BPI等。滴度與疾病的活動度和病程無關。因為p-ANCA在UC陽性率高,CD陽性率低,故可作為兩者的鑒別診斷及UC早期診斷指標。
2、結締組織病在結締組織病中,ANCA陽性主要見于SLE和RA,其他結締組織病中少見。但文獻報道在SLE和RA陽性率差異特別大(16-69%),這可能與使用方法,抗原基質片及工作人員水平有很大關系。
SLE中ANCA陽性可能與慢性炎癥反應有關,如動脈炎,漿膜炎和CRP增加等。有報道抗MPO抗體與RA的關節(jié)外損害及血管損害有關。
3、自身免疫性肝病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也可檢測到p-ANCA.在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PSC)患者中,p-ANCA陽性率高達70-80%,是該病重要的血清學指標。
4、其他疾病有文獻報道,HIV,阿米巴,細菌感染以及不明原因的肺部慢性炎癥及纖維化患者中有p-ANCA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