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太陰濕土
濕者,太陰土氣之所化也。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人為脾。太陰以濕土主令,辛金從土而化濕;陽明以燥金主令,戊土從金而化燥。己土之濕為本氣,戊土之燥為子氣,故胃家之燥不敵脾家之濕,病則土燥者少,而土濕者多也。
太陰主升,己土升則癸水與乙木皆升。土之所以升者,脾陽之發(fā)生也。陽虛則土濕而不升,己土不升,則水木陷矣?;鸾鹪谏希驹谙?,火金降于戊土,水木升于己土。戊土不降,則火金上逆;己土不升,則水木下陷,其原總由于濕盛也。
《子華子》:陰陽交,則生濕。濕者,水火之中氣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上濕則化火而為熱,下濕則化水而為寒。然上亦有濕寒,下亦有濕熱。濕旺氣郁,津液不行,火盛者,熏蒸而生熱痰,火衰者,泛濫而生寒飲,此濕寒之在上者。濕旺水郁,膀胱不利,火衰者,流溢而為白淫,火盛者,梗澀而為赤濁,此濕熱之在下者。
便黃者,土色之下傳,便赤者,木氣之下陷。緣相火在水,一線陽根,溫升而化乙木,木中溫氣,生火之母,升則上達而化火,陷則下郁而生熱。木氣不達,侵逼土位,以其郁熱傳于己土,己土受之,于是浸淫于膀胱。五行之性,病則傳其所勝,其勢然也。
陰易盛而陽易衰,故濕氣恒長而燥氣恒消。陰盛則病,陽絕則死,理之至淺,未嘗難知。后世庸愚,補陰助濕,瀉火伐陽,病家無不夭枉于滋潤,此古今之大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