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解毒湯
【方源】 方出《肘后備急方》,名見《外臺秘要》引崔氏方
【組成】 黃連三兩(9g) 黃芩、黃柏各二兩(各6g) 梔子十四枚(9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瀉火解毒。
【主治】 三焦火毒證。大熱煩躁,口燥咽干,錯語不眠;或熱病吐血、衄血;或熱甚發(fā)斑,或身熱下利,或濕熱黃疸;或外科癰瘍療毒,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
【配伍意義】 本方證乃火毒充斥三焦所致。治宜瀉火解毒。方中黃連苦寒以清熱瀉火解毒,尤善瀉上焦心火,心主火,瀉心便是瀉其所主,心火一清,則諸經(jīng)之火自降,又兼瀉中焦之火,故為方中君藥。臣以黃芩清瀉上焦之火。佐以黃柏瀉火解毒,尤善瀉下焦之火;更配梔子通瀉三焦之火,導熱以下行,合為佐使。四味同用,苦寒直折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共奏瀉火解毒之功。
普濟消毒飲
【方源】 《東垣試效方》
【組成】 黃芩、黃連各五錢(15g) 陳皮、甘草(生用)、玄參、柴胡、桔梗各二錢(各6g) 連翹、板藍根、馬勃、牛蒡子、薄荷各一錢(各3g) 僵蠶、升麻各七分(各2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熱解毒,疏風散邪。
【主治】 大頭瘟。惡寒發(fā)熱,頭面紅腫焮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紅苔白兼黃,脈浮數(shù)有力。
【配伍意義】 本方證為感受風熱疫毒之邪,壅于上焦,發(fā)于頭面所致。治宜清熱解毒,疏風散邪。方中黃芩、黃連清熱瀉火,祛頭面熱毒,為君藥。牛蒡子、連翹、薄荷、僵蠶疏散頭面風熱,為臣藥。玄參、馬勃、板藍根加強清熱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玄參以清利咽喉,玄參并有防止傷陰之效;陳皮理氣疏壅,以散邪熱郁結(jié),共為佐藥。升麻、柴胡疏散風熱,寓“火郁發(fā)之”之意,并可引藥上行為佐使藥。諸藥配伍,清疏并用,升降共投。以奏清熱解毒、疏風散邪之功。
仙方活命飲
【方源】 《校注婦人良方》
【組成】 白芷六分(3g) 防風、貝母、天花粉、皂角刺、穿山甲、赤芍藥、當歸尾、乳香、沒藥、甘草節(jié)各一錢(各6g) 金銀花、陳皮各三錢(9g)
【用法】 用酒一大碗,煎服?;蛩宸?,或水酒各半煎服。
【功用】 清熱解毒,消腫潰堅,活血止痛?!铩铩铩?
【主治】 陽證癰瘍腫毒初起。紅腫掀痛,或身熱凜寒,苔薄白或黃,脈數(shù)有力。
【配伍意義】 本方為治癰瘍腫毒陽證之主方。方中金銀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熱解毒,為治瘡瘍腫毒之要藥,故重用為君。以當歸尾、赤芍、乳香、沒藥、陳皮行氣活血通絡(luò),消腫止痛,共用為臣。用白芷、防風,疏風解毒,用貝母、天花粉清熱化痰,散結(jié)排膿,可使膿未成即消,穿山甲、皂角刺通行經(jīng)絡(luò),透膿潰堅,可使膿成即潰,均為佐藥。甘草清熱解毒,調(diào)和諸藥;煎藥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藥力直達病所,共為佐使。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潰堅,活血止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