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9日 16: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凡欲行針須審穴,要明補瀉迎隨訣,
胸背左右不相同,呼吸陰陽男女別。
凡是要以針灸治病,必須先辨明穴位,明確所要使用的補瀉迎隨的手法。人身各個部分都可用陰陽區(qū)分,如胸腹為為陰,背為陽;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右為陰,左為陽。針刺補瀉可因呼吸、陰陽、男女的差異而有區(qū)別。
氣刺兩乳求太淵,未應之時瀉列缺;
列缺頭痛及偏正,重瀉太淵無不應。
氣病應針刺兩乳間的膻中穴,并配以太淵穴,有理氣通絡之功,若效果不顯著,則再配合列缺穴,這種配穴以及針瀉手法,對于偏正頭痛等氣病,無不奏效。
耳聾氣痞聽會針,迎香穴瀉功如神。
誰知天突治喉風,虛喘須尋三里中。
因肝氣郁滯,邪熱互結,三焦不利致氣機不暢,經絡閉阻而導致之耳聾,應取聽會穴以瀉上焦與肝膽經之郁熱,取迎香穴以瀉中、下焦陽明之邪熱,使邪去熱清,則耳聾自愈。喉風病應以天突為主穴進行治療。虛不納氣,呼吸短促則喘甚的病證,可取足三里治療。
手連肩脊痛難忍,合谷針時要太沖。
曲池兩手不如意,合谷下針宜仔細。
因風寒濕邪侵犯陽明經筋,導致手臂連肩背疼痛難忍,應取合谷、太沖二穴相配,功效顯著。兩手活動不利,則取曲池、合谷相配治療,可舒筋活血止痛。
心痛手顫少海間,若要除根覓陰市。
少海穴具有通心氣、寧神志之功,故對心痛、手顫有較好的療效。如果要真正祛除病根,還應配陰市穴。
但患傷寒兩耳聾,金門聽會疾如風。
如果感受風寒之邪導致耳聾,應取金門、聽會穴,針到病除。
五般肘痛尋尺澤,太淵針后卻收功。
由風、寒、濕、火、痰等邪侵犯所致的肘部疼痛,應取尺澤配太淵穴針刺,可收功效。
手足上下針三里,食癖氣塊憑此取。
食癖氣塊的病,可取手三里、足三里以消食化積。
鳩尾能治五般癇,若下涌泉人不死。
各種癇證均可取用鳩尾穴治療,如果再加上涌泉穴,將死的人也能救治轉康。
胃中有疾刺璇璣,三里功多人不知。
陰陵泉治心胸滿,針到承山飲食思。
胃有積滯可刺璇璣,足三里對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更是一個重要穴位,只是人們不知道罷了。心胸痞滿、不思飲食,可取陰陵泉、承山穴,以瀉濕除滿,消食化積。
大杼若連長強尋,小腸氣痛即行針。
疝氣疼痛,應取大杼、長強為主治療。
委中專治腰間痛,腳膝腫時尋至陰。
氣滯腰痛不能立,橫骨大都宜救急。
委中穴專治腰痛,是個特效穴,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周圍腫痛可以取至陰穴,急性腰痛、閃挫傷,應取橫骨、大都穴以化瘀止痛。
氣海專能治五淋,更針三里隨呼吸。
各種淋證,均可取氣海穴進行治療,可再配以足三里,施呼吸補瀉針法。
期門穴主傷寒患,六日過經猶未汗,
但向乳根二肋間,又治婦人生產難。
傷寒不解傳經,應當針肝之募穴期門使之不再傳,該穴又可治療難產。
耳內蟬鳴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
若能補瀉五會間,且莫向人容易說。
腎虛導致的耳鳴及腰痛得像折了似的,可取足三里穴,并根據(jù)病情,對地五會穴或補或瀉,療效更好。
晴明治眼未效時,合谷光明安可缺。
對于眼病,可取睛明穴,有局部治療作用,如果效果不明顯,則加刺合谷、光明穴,收效顯著。
人中治癲功最高,十三鬼穴不須饒。
人中穴治療癲癇病是首選的要穴,十三鬼穴在治療癲疾方面有重要作用,臨床應用時更不能缺少。
水腫水分兼氣海,皮內隨針氣自消。
腹脹水腫,取水分及氣海穴,淺刺至皮下,可收針到病除之效。
冷嗽先宜補合谷,卻須針瀉三陰交。
因形體受寒,飲食冷物,致肺胃俱寒,痰氣不宣而作嗽,痰多清稀白而有黏沫,應補合谷、瀉三陰交以散寒止嗽。
牙齒腫痛并喉痹,二間陽溪疾怎逃。
牙齦腫痛、咽喉疼痛說不出話,應取二間、陽溪穴以清熱止痛消腫。
更有三間腎俞妙,善除肩背消風勞。
若針肩井須三里,不刺之時氣未調。
三間和腎俞相配,可以治療風寒客于肩背部經絡而致的風勞病,而且如果施行局部療法,取用了肩井穴,則必須配以足三里,才能使氣機調暢,病得以除。
最是陽陵泉一穴,膝間疼痛用針燒。
委中腰痛腳攣急,取得其經血自調。
腳痛膝腫針三里,懸鐘二陵三陰交。
更向太沖須引氣,指頭麻木自輕飄。
膝關節(jié)疼痛,應取陽陵泉,并施以溫針灸。委中穴是主治腰痛、腳筋攣急的要穴,能使氣血調暢,筋脈得以濡養(yǎng)而病自除。膝關節(jié)、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踝關節(jié)腫脹疼痛應針刺足三里、懸鐘、陰陵泉、陽陵泉及三陰交,并配合太沖穴理氣舒筋,即使出現(xiàn)腳趾麻木的病也能很快恢復自如。
轉筋目眩針魚腹,承山昆侖立便消。
肚疼須是公孫妙,內關相應必然瘳。
霍亂吐瀉轉筋,頭暈目眩,應針刺魚腹、承山、昆侖三穴,立刻就能止住轉筋之癥;對于腹內絞痛的癥狀,取公孫、內關二穴相配,相得益彰,疾病必然痊愈。
冷風冷痹疾難愈,環(huán)跳腰俞針與燒。
冷風、寒痹等導致的肢節(jié)麻木不仁、冷痛酸楚之癥,應取環(huán)跳、腰俞二穴,施以針刺,并加艾灸,可溫經散寒通絡,使邪去病除。
風池風府尋得到,傷寒百病一時消。
陽明二日尋風府,嘔吐還須上脘療。
風府、風池二穴相配,能治廣義傷寒的各種病癥。如果傷寒已得了兩天病情仍未好轉,病邪已傳人陽明經,則必須取風府穴治療,如果兼見嘔吐癥狀,還應取上脘穴。
婦人心痛心俞穴,男子痃癖三里高。
婦女心胸部疼痛不適應取心俞穴治療(臨床上不僅限于婦女,男性心痛亦可用心俞),男子痃癖等肚腹病可用足三里(亦可用于女性)。
小便不禁關元好,大便閉澀大敦燒。
腎虛小便頻數(shù),基至失禁者,可取關元穴以溫腎固澀;大便秘結,排便困難者應艾灸大敦穴。
髖骨腿疼三里瀉,復溜氣滯便離腰。
從來風府最難針,卻用工夫度淺深,
倘若膀胱氣未散,更宜三里穴中尋。
髖部、腿部疼痛應針瀉足三里以通調氣血;氣滯腰痛應針刺復溜穴而行氣止痛,并且對于這類腰腿疼的病,風府穴效果很好,只是這個穴位針刺有一定難度和危險性,應該用心揣度,注意針刺的角度和深度。如果是膀胱經氣血凝滯不通導致的腰腿疼,就更應該取用足三里穴了。
若是七疝小腹痛,照海陰交曲泉針。
又不應時求氣海,關元同瀉效如神。
小腸氣撮痛連臍,速瀉陰交莫在遲,
良久涌泉針取氣,此中玄妙少人知。
如果得了疝氣,小腹疼痛,應針刺照海、陰交、曲泉穴以理氣止痛;若效果不明顯,則再加上氣海、關元,有神效。如果疼痛比較嚴重,牽掣到臍,則應立即針瀉陰交穴,不可延遲,然后再針刺涌泉穴以取氣,病可立止,其中的玄妙之處很少有人知道。
小兒脫肛患多時,先灸百會次鳩尾。
小孩脫肛,日久不愈,可先灸百會,再灸鳩尾,有升提作用。
久患傷寒肩背痛,但針中渚得其宜。
肩上痛連臍不休,手中三里便須求,
下針麻重即須瀉,得氣之時不用留。
患了傷寒病,長久不愈,而且出現(xiàn)了肩背疼痛的癥狀,正應針刺中渚穴,如果不僅肩痛,還有臍腹痛,則要取手三里,施以瀉法,使病人有麻重感為得氣,即可出針。
腰連膝腫急必大,便于三里攻其隘,
下針一瀉三補之,氣上攻噎只管在,
噎不在時氣海灸,定瀉一時立便瘥。
急性腰痛、膝關節(jié)腫大,應取足三里穴,施以補一瀉三的手法,祛其瘀血,通其氣滯。本穴還主治氣逆上攻的噎癥,待吞咽不適感消除后再灸氣海穴,可收標本同治之功。
補自卯南轉針高,瀉從卯北莫辭勞,
逼針瀉氣便須吸,若補隨呼氣自調,
左右拈針尋子午,抽針行氣自迢迢,
用針補瀉分明說,更用搜窮本與標。
現(xiàn)在用一天的時辰來說明補瀉手法:補法為從卯(東)向午(南)的方向,大指向上,食指向下捻;從卯(東)向子(北)的方向,大指向下,食指向上捻針為瀉。吸氣時將針推進,是呼吸補瀉的瀉法進針法;隨著呼氣進針,是呼吸補瀉的補法進針法。左捻針為午為補;右捻針為子為瀉。提插行氣時應使針感傳導到很遠的地方。使用針灸療法治病,要分清補瀉以及疾病的標與本。
咽喉最急先百會,太沖照海及陰交。
急性發(fā)作的咽喉腫痛,甚至不能言語,應先取百會穴,再配以太沖、照海及陰交穴,可收滋陰降火、清熱利咽之效。
學者潛心宜熟讀,席弘治病最名高。
初學者應潛心熟讀此歌訣,就能像席弘那樣,也成為治病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