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理論 > 針灸推拿 > 推拿治療 > 正文

腹瀉推拿治療

2009-11-15 19:45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腹瀉是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便質稀薄甚至如水樣為特征的一種小兒常見病癥。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夏秋季居多,2周歲以內(nèi)的嬰幼兒發(fā)病率高。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單純性消化不良及部分感染性腹瀉。

  【病因病機】

  1.感受外邪小兒臟腑嬌嫩,肌膚薄弱,表衛(wèi)不固,寒暖不知自調,易為外邪侵襲而發(fā)病。外感風、寒、暑、熱諸邪常與濕邪相合而致瀉。由于四季氣候不同,長夏多濕,熱邪猖獗,故外感腹瀉以夏秋多見,其中又以濕熱瀉最常見。風寒致瀉則四季均有。

  2.傷于飲食小兒臟腑柔嫩,飲食不知自節(jié)。若調護失宜,乳哺不當,飲食不節(jié),或突然改變食物性質,或過食生冷瓜果及難以消化之食物,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或飲食不潔,皆能損傷脾胃而發(fā)生腹瀉。小兒常易為食所傷,發(fā)生傷食瀉,在其他各種腹瀉證候中亦常兼見傷食證候。

  3.脾胃虛弱小兒素體脾虛,生機旺盛,脾胃相對負擔較重。若一旦損傷脾胃,胃不腐熟,脾不運化,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不能分清別濁,水濕水谷合污而下,形成脾虛腹瀉。亦有暴瀉實證,失治誤治,遷延不愈,如風寒、濕熱外邪雖解而脾胃損傷,轉成脾虛腹瀉者。

  4.脾腎陽虛脾虛致瀉者,未能及時治愈,日久則脾病及腎,造成脾腎陽虛。陽氣不足,陰寒內(nèi)盛,水谷不化,并走腸間,而致糞質澄澈清冷的脾腎陽虛腹瀉。

  小兒腹瀉后較成人更易發(fā)生變證。重癥腹瀉患兒瀉下過度,易于傷陰耗氣,甚至出現(xiàn)陰陽脫失的危重變證。若久瀉不止,脾虛肝旺可成慢驚風;脾虛不運,氣血生化乏源,久則可致疳癥。故臨證時必須十分注意。

  【診斷】

  1.常證

 ?。?)風寒證:便稀色淡,常有泡沫,臭味不大,或有腥臭味,腹痛腸鳴,或伴鼻塞流涕,惡寒身熱,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緊,指紋淡紅。

 ?。?)濕熱證:瀉下稀薄,水分較多,或如水注,瀉下急迫,每日數(shù)次或數(shù)十次,便色深黃而臭,或見少許黏液,腹部時有疼痛,食欲不振,或伴嘔吐,神疲乏力,肛門灼熱紅赤,小便短赤,發(fā)熱口渴,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指紋紫。

 ?。?)傷食證:大便稀溏,夾有乳塊或不消化食物殘渣,氣味酸臭,或臭如敗卵,腹脹,口臭納呆,瀉前腹痛,瀉后痛減,多伴惡心、嘔吐、不思飲食,苔厚膩,脈滑實,指紋滯。

 ?。?)脾虛證:腹瀉日久或反復發(fā)作,大便溏薄,或如水樣,帶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殘渣,或食入即便,色淡不臭,神疲納呆,形體消瘦,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膩,脈虛弱,指紋淡紅。

 ?。?)脾腎陽虛證:久瀉不止,大便稀薄清冷,完谷不化,或兼見脫肛,畏寒喜暖,面色手法:揉法、推法、摩法、拿法、運法、捏脊法。

  操作:

 ?。?)常證

  1)風寒證:揉外勞200次、推上三關300次、補脾經(jīng)500次、推上七節(jié)骨100次、揉龜尾200次、摩腹50次、補大腸500次、揉一窩風100次、拿肚角5次、揉臍100次。

  2)濕熱證:清大腸100次、清脾經(jīng)100次、推上七節(jié)骨100次、揉龜尾200次、揉天樞50次、清板門100次、推箕門100次、清天河水100次、拿肚角5次、清小腸300次。

  3)傷食證:補脾經(jīng)200次、推上七節(jié)骨100次、揉龜尾100次、清大腸200次、揉板門200次、摩腹50次、運內(nèi)八卦200次、揉中脘100次、揉天樞50次。

  4)脾虛證:補脾經(jīng)500次、推上七節(jié)骨200次、揉龜尾200次、推上三關300次、補大腸500次、捏脊7次、運內(nèi)八卦300次。

  5)脾腎陽虛證:補腎經(jīng)200次、補脾經(jīng)500次、推上七節(jié)骨200次、揉上馬200次、揉龜尾100次、推上三關300次、補大腸500次、捏脊7次。

 ?。?)變證

  1)氣陰兩傷證:補脾經(jīng)500次、推上七節(jié)骨300次、揉丹田500次、揉龜尾200次、補大腸500次、補腎經(jīng)500次、揉上馬300次、揉臍300次、揉涌泉200次。

  2)陰竭液脫證:補脾經(jīng)500次、推上七節(jié)骨300次、揉龜尾200次、揉丹田500次、補大腸500次、摩腹300次、揉臍300次、推上三關500次、揉上馬500次、揉外勞宮300次。

  【調護】

  1.在推拿治療過程中,應注意加強護理。喂養(yǎng)要定時定量,不吃生冷或難以消化的食物及不潔食物。注意保護腹部,勿使受涼。每次便后用溫水清洗肛門,勤換尿布。

  2.本病有感染因素時,可同時應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如出現(xiàn)變證時更應綜合治療,及時采用靜脈給藥等措施。

  【按語】推拿治療嬰兒腹瀉療效顯著,尤其是常證的治療。但對變證特別是有明顯脫水、電解質紊亂的患兒應及時采用綜合治療手段,以免延誤病情。

  白,精神萎靡,睡時露睛,舌淡苔白,脈細弱,指紋色淡。

  2.變證

 ?。?)氣陰兩傷證:瀉下無度,質稀如水,色黃混濁,小便短少,皮膚干燥或枯癟,目眶及囟門凹陷,啼哭無淚,精神萎軟或煩躁不安,口渴欲飲,唇紅而干,舌絳無苔或有芒刺,脈細數(shù)。

  (2)陰竭液脫證:瀉下不止,次頻量多,便稀如水,尿少或無,面色青灰或蒼白,精神萎靡,哭聲微弱,表情淡漠,四肢厥逆,舌淡無津,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苔白,脈微沉細。

  【治療】

  治則:運脾化濕止瀉。風寒證者,治以祛風散寒;濕熱證者,治以清熱化濕;傷食證者,治以消食導滯;脾虛證者,治以健脾益氣;脾腎陽虛證者,治以溫腎健脾;氣陰兩傷證者,治以滋陰補腎健脾;陰竭液脫證者,治以補腎健脾回陽。

  部位及取穴:外勞官、三關、脾經(jīng)、七節(jié)骨、龜尾、腹、大腸、一窩風、肚角、臍、天樞、板門、箕門、天河水、小腸、內(nèi)八卦、中脘、脊柱、上馬、丹田、腎經(jīng)、涌泉。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4醫(yī)師二試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高頻考點
    報考指南
    模擬試卷
    復習經(jīng)驗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