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知識 > 名醫(yī)風采 > 正文

李斯熾

2010-11-02 15:20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預約>> 有問必答>> 報考測評>>

  【李斯熾小傳】李斯熾(1892~1979),成都市人,生前系成都中醫(yī)學院教授、院長。二十三歲在四川高等師范作理化助教時,便立志獻身于中醫(yī)事業(yè)。通過刻苦自學,終于夙愿得償。畢生矢志振興祖國醫(yī)學事業(yè),曾對汪偽政權扼殺中醫(yī)行徑進行過針鋒相對的斗爭,并通過捐資,借貸辦學,培養(yǎng)了不少中醫(yī)人材,為四川地區(qū)造就了一批骨干力量。六十年間,結合教學和臨床,對古典醫(yī)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著有《中醫(yī)內科雜病》、《醫(yī)學三宇經淺釋》、《運氣學說管窺》、《素問玄機厚病式初探》、《實用內經選釋義》、《李斯熾醫(yī)案》(一、二輯)、《醫(yī)學歌訣三種》等二十余種。曾先后當選為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并曾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頒發(fā)的金質獎章。

  余曾隨先父習醫(yī)多年,現僅就所見所聞,簡要記述如下。

  矢志中醫(yī)不撓不屈先父于一九一五年畢業(yè)于四川高等師范學校,隨即留校作理化助手,時年二十三歲。因目睹庸醫(yī)殺人,在董稚菴老師的啟發(fā)下,立志以發(fā)揚國粹,改進中醫(yī)藥為己任。在有志者事竟成這一思想指導下,開始了他從事祖國醫(yī)學研究的漫長而艱苦的歲月。

  當時他首先遇到的問題是:薪俸微薄,購書困難,業(yè)余自修,時間甚少。但是他認為學習條件是可以自己創(chuàng)造的。他一面省吃儉用,從微薄的薪俸中抽出一些錢來,一面利用業(yè)余時間刻寫鋼板,領取一些補貼,用以購買中醫(yī)書籍。他每天晚上都堅持在暗淡的油燈下學習古典醫(yī)籍,直至夜深人靜。他的跟睛雖然越來越近視,但他的祖國醫(yī)學知識卻越來越增長,興趣也越來越濃厚,信心也就越來越堅定了。醫(yī) 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接踵而來的,是極為廣泛的社會壓力。在舊社會,中醫(yī)在知識界是被人瞧不起的,特別是他這個進過新學校而又在大學里供職的人改習中醫(yī),更是為人譏笑。在偽政府不能正確處理中西醫(yī)關系的情況下,中醫(yī)不科學的說法更是甚囂塵上。但是由于他通過學習和實踐,了解到中醫(yī)有其精辟的理論和可靠的療效,群眾基礎是極其廣泛的。他認為中醫(yī)不是不科學,而是一些人不了解中醫(yī)。應當用易懂的道理向國人宣傳:中醫(yī)是國寶,是玉璞,而不是頑石。對某些不切實用的地方也是可以通過研究加以改進的。而這些研究、宣傳、改進的工作,不由一些具有較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去承擔,又由誰來完成呢?他自信他所從事的事業(yè)是有巨大意義的。在一片冷嘲熱諷聲中,他毅然地從教育界轉入了中醫(yī)界。

  他改習醫(yī)業(yè)不久,一九二七年漢奸汪精衛(wèi)宣布廢止中醫(yī)中藥,一九三六年蔣介石再次下令取消中醫(yī)中藥,使祖國醫(yī)藥面臨滅頂之災。在這種情況下,是退縮轉回教育界以明哲保身呢,還是為挽救祖國醫(yī)學的沉淪而斗爭呢?他的答復是:中醫(yī)不可廢,矢志哪能撓。他以誓與國醫(yī)共存亡的決心,團結組織了一些有志于中醫(yī)事業(yè)的同道,一面請愿呼吁,四處奔走,一面宣傳中醫(yī),舉辦學校。一九三六年,他創(chuàng)辦了《醫(yī)藥改進》月刊,興辦了四川國醫(yī)學院。當時偽政府對他舉辦國醫(yī)學校,以其非法而不予立案。他在法庭上據理力爭,指出立法必須合理,非理始為非法。盡管他說破喉嚨,當局也不予理睬。為了挽救中醫(yī)事業(yè),他只好與同道們采取社會籌募、自身捐款、借貸度日、義務上課的辦法,以不屈不撓的意志,將四川國醫(yī)學院一直滲淡經營到解放前夕,盡管他自己負債如山,也毫無追悔之意。解放后,共產黨給中醫(yī)事業(yè)帶來了光明,他個人也獲得了新的生命。

  善于讀書不泥于古

  先父認為,學習中醫(yī)當以自學為主,老師只能指路,不能代勞,故刻苦讀書為學醫(yī)首要關鍵。讀書貴在明理,不應迷信古人。他的讀書方法是:讀書當細,思慮當深,先明其意,后析其理,然后證諸實踐,才能辨其真?zhèn)危闷湟I。他在閱讀古典醫(yī)著中,提出有四種情況值得注意:

  一是注意書中的錯別字句。由于古代的印刷術不發(fā)達,或刻之竹簡,或輾轉傳抄,或毀于兵燹,背誦流傳,脫漏錯誤之處在所難免。雖經所謂訂正,然因受崇古尊經思想之束縛,特別是對經典著作,總不敢輕易妄動一字,注解者亦因之勉為其注,乃至以訛傳訛。如讀書不辨真?zhèn)?,就會將錯就錯,貽害于人。如《傷寒淪》中傷寒脈浮滑,此表有熱,里有寒,白虎湯主之一段,顯然系有脫漏和錯字。表熱里寒,即真寒假熱之陰寒證,陰證而反現浮滑之陽脈,寒證而反投白虎湯之涼劑,豈有這種道理。醫(yī)學教育|網 搜集整理

  二是注意書中的記述過簡。如《傷寒論》中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這是針對氣陰兩虛所出現之心中悸動,脈象歇止的證型而言的,原文則簡而未述,其他證型亦可出現心悸動,脈歇止,若不加分別而一概用炙甘草湯則將鑄成大錯。如成都地區(qū)解放前一老中醫(yī),以熟讀《傷寒論》自居,在治一青年女性因勞動后受熱出現心悸動、脈歇止時,不加分析地投以炙甘草湯,以致造成死亡的嚴重事故。故先父常說;不讀書不能明理,但不善于讀書,則不如不讀書。

  三是注意書中的片面提法。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談病機問題,都以諸、皆二字統(tǒng)括各種病機,即凡是某一種病,其病位都肯定在五臟中的某臟,其病因絕對是六淫中的某一種病邪因子。而實際情況則不盡然,即以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而論,眩暈病發(fā)自肝臟者,只是較為常見而已,絕不能說,所有的眩暈病都是發(fā)自肝臟。譬如臨床上常見的眩暈病因,還有腎精不充、腎陽虛衰、清陽不升、營血虧耗、痰濁上蒙、瘀血凝滯、酒食中阻、水飲上干、外感風寒、表里實熱等,這些大多不涉及肝臟,而仍然會導致眩暈。當然,古人因受時代限制,其立論不一定盡善盡美,但吾輩繼承祖國醫(yī)學,則應加以發(fā)展,力求使其全面地與客觀實際相吻合。

  四是應注意書中的錯誤之處。古代醫(yī)家所著醫(yī)書能流傳于后世,說明其醫(yī)學知識是豐富的,是有科學價值的。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絕不可盲目崇拜,一概置信而必須經過臨床檢驗,方可取用。如吳鞠通所著《溫病條辨》,首方即選用桂枝湯,該條云:太陰風溫、溫熱、溫疫、冬溫,初起惡寒者,桂枝湯主之。如以初起惡寒為主證而選用桂枝湯,則顯系感受風寒,根本與溫病無涉,怎能將此方列為溫病之首方呢?究溫病初起亦有微感惡風寒之癥,然其病理應為溫邪郁遏衛(wèi)陽,而非寒邪束表,其致病因子為溫熱之陽邪,怎能用桂枝以熱治熱?況溫病化熱最速,傷陰尤易,保存津液之不暇,何堪再用桂枝劫其陰精?故善讀書者,當于字句中深究之,臨床中驗證之。

  廣問博收精心提煉

  先父常說:書本上的醫(yī)學知識是死的,人群中的醫(yī)療經驗則是活的。要想學到人群中蘊藏著的豐富醫(yī)學知識,首先必須放下架子,廣問博收。其次是獨立思考,精心提煉。詢問的對象首先是老師。老師大都見多識廣,但在舊社會的老師多缺乏耐心,加以師道尊嚴,多問則不免失禮,故只能對關鍵問題提問,主要還應依靠自己的獨立思考。如先父早年曾診治一洛江何某,初患腰背疼痛難以屈伸,諸醫(yī)皆以濕痹論治,投獨活寄生湯、羌活勝濕湯、小續(xù)命湯之類,愈服愈劇,且日趨佝僂,身踡屈難伸,整日疼痛不休。先父初診時,亦認此證初起應屬寒痹,其所服諸方無效者,因寒痹不解復感于邪,已內舍于腎。乃取《類證治裁》安腎丸方意加減調治,時過月余,亦毫無效驗。先父乃問詢于太老師董稚菴先生,董老提示說:治痿者,獨取陽明。先父始悟及《素問。痿論》中明言: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fā)為骨痿一段,但對腎熱骨枯之骨痿,為何不取少陰而獨取陽明,仍惑然不解。乃再詢問于董師,董老頗不耐煩地說:《內經》中早已明言,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先父退而再思,始悟及陽明乃五臟六腑之大源,陽明得養(yǎng),五臟六腑均得受益,筋骨關節(jié)自能榮潤之理。然處以何方,仍猶豫不決,再請教于董師。董老聲色俱厲地說

  良工只能示人以規(guī)矩,不能令人巧。學問之道,不思則罔矣!父唯唯而退。清夜思之再三,始恍然大悟。夫陽明者胃也,潤者滋養(yǎng)之義。腎氣熱,骨枯髓減,與熱甚傷津同義。津枯液涸,不得用苦燥清熱,當以甘潤生津,主以益胃之劑,則宗筋得潤,筋骨關節(jié)自能通利。于是以大劑益胃湯為主方,加入葛根、淮山藥,不數劑而腰脊疼痛大減,后以此方加減調理數月而愈。

  其次是向同道學習。同道中經驗宏富者亦不乏人,只要肯虛心請教,大多能談其一般心得。但在舊社會因受保守思想之束縛,其關鍵處則多秘而不宣。對學習同道中的經驗,先父采取的辦法是;促膝談心,互相交流,實際觀察,臨床驗證。在他多次組織的義務醫(yī)療隊中,即以虛心誠懇待人,收到了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如壬申年成都地區(qū)霍亂流行,家父組織壬申防疫隊,同道者二十余人參加,互相推誠相見,爭獻秘方。經過臨床證實,以蠶矢湯和防疫避瘟丹療效最佳。這不僅對控制疫情起了很大作用,也給先父以后治療霍亂、中暑痧癥、悶亂嘔吐、腹瀉等癥提供了有效的辦法。又如同道謝某,慣用升降散加減治療多種外感疾病,先父虛心求教,謝某以實告之,用于臨床,確獲顯效。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再次是向廣大群眾學習。先父認為,群眾中蘊藏著極大的智慧,醫(yī)學本身也是從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特別是群眾中的單方、驗方更不容忽視,如能從理論上加以提高,從適應證上加以鑒別,準確地用于臨床,常能獲得奇效。如先父在四川高師工作時,曾聞一工友談一止鼻衄奇效方,即用干姜燒黑煎水急服,父即筆錄之以待驗證。一九三一年,先父因探望叔父去中江。叔友孫某,長期患鼻衄,反復發(fā)作,經服清熱止血藥,愈服愈烈,當時突然暴出不止,血色暗黃,面色蒼白,手足厥冷,診得脈細而遲,舌淡而紫,病屬垂危,以為氣寒血凝,血不循經而妄行,溢出上竅而發(fā)之鼻衄重癥。因思工友所告之止衄驗方,正合此種證型,乃令急煎炮姜炭15克以暖氣攝血。服后鼻衄頓減。先父由此而悟及《金匱》所云:吐血不止者,柏葉湯主之。其方由干姜、艾葉、柏葉組成。此雖為氣寒吐血而設,然此類吐衄均為氣寒,血出上竅,故可通用。復診時乃用干姜、艾葉炒黑,以增強溫攝之力。

  此癥虛寒已極,重點在溫,故未用柏葉而加用附片。又仿《千金方》柏葉湯加入阿膠以養(yǎng)血調理,再加紅參以補氣攝血。服此方數劑后即鼻衄全止,未再復發(fā)。后先父以此方活人甚多,皆得力于群眾驗方之啟示。

  知難而進百煉成鋼

  先父常說:治學當知難而進,千錘百煉,才能成為好鋼。他常以親身的體會告誡我們,學中醫(yī)要有四不怕,才能有所收獲。即不怕難治之病,不怕難答之題,不怕難講之課,不怕難寫之文。他在臨床上遇到難治之病,即動員病家與之配合,治不好絕不輕易罷手。他認為治療疑難病癥,常有無限樂趣。即能探索復雜的自然規(guī)律,此一樂也,能救人于危難之中,此二樂也;能豐富自己的學識經驗,此三樂也。他在從事中醫(yī)事業(yè)的早期,即在他創(chuàng)辦的《醫(yī)藥改進》月刊里,增辟醫(yī)藥顧問專欄,以供中醫(yī)界及廣大群眾提出問題。當時多種醫(yī)藥難題接踵而至,使他不得不在診病之暇,查閱大量資料,通過思考,一一作出解答。他認為這是鞭策自己進行深入學習的好機會。解放前,他在四川國醫(yī)學院辦學期間,對難于講授的中醫(yī)課程,凡是其他人不愿講的,他就主動承擔。他說;這并不是我比別人懂得多,而正是感到自己不足,主要是運用教學相長這一道理,來鍛煉提高自己。自己若不首先弄懂,又怎能去教會別人呢?這正是促進自己學習的好機會。他還認為,學習中醫(yī)不但要會臨床,會講授,會解疑,而且要學會寫作。通過寫作才會使自己的思想條理化,才能系統(tǒng)地總結自己的臨床經驗,也才能有講授的教材。古代沒有通俗的中醫(yī)教材,全靠自己消化古書,才能寫出講義來。他所寫的《金匱新銓》、《內科雜病講義》等書,都是抱著這樣一種學習態(tài)度寫出來的。通過寫作,也更加豐富了他的祖國醫(yī)學知識,也為他后期寫作的大量醫(yī)著,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諸家兼采推陳致新

  先父在學術思想上主張諸家兼采,推陳致新。如他在總結治療中風經驗時說:古代治療中風,有主火者,有主痰者,有主氣者,有主陽虛者,有主陰虛者,有主血瘀者,有主肝風者,凡此種種,都是根據他們當時臨床所見而總結出來的,均有其實踐根據。絕不能以為一家之偏見面揚棄之,亦不能無視具體情況而偏守一家之說。雖然古代醫(yī)家各執(zhí)一端,但證之臨床則多合并數因出現,或呈連鎖反應。在臨床上應把握本病當時所出現的突出證型,分別選用古代醫(yī)家之法。對證型復雜者,還可綜合選用數家之法。對古代醫(yī)家尚無論述者,則當依據辨證,靈活選用方藥。應有敢于推陳致新之精神,使祖國醫(yī)學不斷得到發(fā)展,但其基本點應始終著眼于具體證型。

  他在臨床上則主張理宜精,法宜巧,方宜平,效宜穩(wěn)。對各種疑難雜證,常以四兩撥千斤之法取得顯著療效。他在運用疏肝法治療多種內科雜病,選用補陰分而不膩,除濕熱而不燥的藥物治療陰虛濕熱證等方面,均有其獨到創(chuàng)新之處。這些都證實了先父在學術上的指導思想,確有其實用價值。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資訊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上報名/現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