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kler等首先報道AIDS患者的牙周炎。患者在3~4個月內牙周附著喪失可達90%.目前認為與HIV有關的牙周病損有三種:,
1.線形牙齦紅斑
在牙齦緣處有明顯的鮮紅的寬約2~3mm的紅邊,在附著齦上可呈瘀斑狀,極易出血。對常規(guī)治療反應不佳。此階段一般無牙槽骨吸收。近年來已知其與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有關。對LGE的發(fā)生率報道不一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它有較高的診斷意義,可能為壞死性潰瘍性牙周炎的前驅。但此種病損也偶見于非HIV感染者,需仔細鑒別。
2.壞死性潰瘍性牙齦炎
AIDS患者所發(fā)生的壞死性潰瘍性牙齦炎的臨床表現與非HIV感染者十分相似,但病情較重,病勢較因。需結合血清學等檢查來鑒別。
3.壞死性潰瘍性牙周炎
它可以是由下患者抵抗力極度低下而從壞死性潰瘍性牙齦炎迅速發(fā)展而成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也可能是在原有的慢性牙周炎基礎上,壞死性潰瘍性牙齦炎加速和加重了病變。在HIV感染者中壞死性潰瘍性牙周炎的發(fā)生率約在4%~10%之間?;颊叩墓俏蘸透街鴨适貏e重,有時甚至有死骨形成,但牙齦指數和菌斑指數并不一定高,換言之,在局部因素和炎癥并不太重,而牙周破壞迅速,且有壞死性齦病損的特征時,應引起警惕,注意尋找其全身背景。
最近有人報道壞死惟潰瘍性牙周炎與機體免疫功能的極度降低有關,T輔助細胞(CD4+)的計數與附著喪失程度呈負相關。正常人的CIN+計數為600~1 000/mm3,而AIDS合并NUP的患者則明顯降低,可達100/mm3以下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此種患者的短期死亡率較高。嚴重者還可發(fā)展為壞死性潰瘍性口炎。
4.AIDS在口腔中的表現
還有毛狀自斑、白色念珠菌感染、復發(fā)性潰瘍等,晚期可發(fā)生Kaposi肉瘤,其中約有一半可發(fā)生在牙齦上,必要時可做病理檢查證實。
不能僅憑上述臨床癥狀就作出艾滋病的診斷??谇豢漆t(yī)師的責任是提高必要的警惕,對可疑的病例進行恰當和必要的化驗檢查以及轉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