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總共有兩副牙列,第一副牙列被稱為乳牙列,是由20顆乳牙排列而成。從出生6-8個月左右開始萌出第一顆乳牙,到2歲半左右20顆乳牙全部長齊,上下頜的左右側各5顆,分別為2顆乳切牙,1顆乳尖牙和2顆乳磨牙。自6—7歲至12~13歲,乳牙逐漸脫落而被恒牙所替代。
根據(jù)外形乳牙可分為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乳牙牙冠的顏色比恒牙白,硬度比恒牙低,體積比同名恒牙小,但外形高點突出,牙冠和牙根的界限明顯。
恒牙是繼乳牙脫落后的第二副牙列,若因疾患或意外損傷而致脫落后無牙替代。恒牙共有32顆,上下頜的左右側各8顆,分別為2顆切牙,1顆尖牙,2顆雙尖牙和3顆磨牙。由于近代人第三磨牙有退化趨勢,故一般人恒牙數(shù)在28-32顆之間。
每一個牙齒可分為三部分,暴露在口腔中,表面有牙釉質覆蓋的部分被稱為牙冠,是發(fā)揮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被牙齦和牙槽骨包繞,表面有牙骨質覆蓋的部分是牙根,是牙體的支持部分;冠和根之間的連接處叫牙頸。
牙的形態(tài)與牙的功能是相互適應的,根據(jù)外形恒牙可以分為四類:
1.切牙:又名門齒,形態(tài)比較簡單。正面看呈鏟形,側面看呈楔形,只有1個牙根。在口腔的前部,有上、下、左、右中切牙和側切牙共8顆,主要功能是切斷食物 醫(yī)學教育 網(wǎng)搜集整理。
2.尖牙:又名單尖牙,俗稱犬齒。如果明顯地伸展突出于整個牙列以外,可稱為“虎牙”,牙冠成楔形,有一個突出的牙尖,一個牙根。位于切牙之后的口角處,有上、下、左、右共4顆,主要功能是咬穿和撕裂食物,并有支撐口角的作用。
3.前磨牙:又名雙尖牙或小臼齒。牙冠呈立方形,有一個咬合面,一般為雙尖,牙根扁,有1或2個牙根。位于尖牙之后,有上、下、左、右第一和第二雙尖牙共8顆,主要功能是協(xié)助尖牙撕裂及協(xié)助磨牙搗碎食物。
4.磨牙:又名大臼齒,牙冠呈立方形,咬合面寬大,其上有4—5個牙尖,溝、窩、尖、嵴多,結構復雜,一般上磨牙為3根,下磨牙為雙根。位于牙列的最后,有上、下、左、右第一、第二和第三磨牙共12顆,主要功能是磨細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