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切觀察嘔血與便血的量,性狀,次數(shù)。若患者出現(xiàn)頭暈、乏力、煩躁不安、上腹飽脹、灼燒感、頻繁呃逆、腸蠕動增加、心率加快、脈搏細速、血壓下降時,提示有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應立即備好搶救物品和藥品,密切觀察病情,爭取搶救時機,降低出血死亡率。
2.做好緊急處理。讓病人平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胃內或反流人胃的血液經(jīng)口嘔出引起窒息。
3.建立靜脈通路,盡快用大號針進行靜脈輸液,迅速備血,開始速度宜快,待休克糾正后,立即減慢速度,以免血壓升高導致再次出血。
4.止血護理。冰鹽水加腎上腺素胃內灌注;應用全身止血藥物;置雙囊三腔管前應檢查氣囊有無漏氣,充盈是否均勻,以保證壓迫效果;留置氣囊管應密切觀察病人有無胸悶、氣急等呼吸道阻塞和窒息等癥狀,防止因氣囊充氣不足或破裂致食管囊向上移位時,造成呼吸道阻塞和窒息。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對門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者,盡快用三腔管壓迫止血,并通過胃管將胃內容物及血液抽出。
5.密切觀察病人意識狀態(tài),生命體征,有無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心率加快,心律不齊,呼吸急促等癥狀發(fā)生。
6.出血期間應禁食水,依靠靜脈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電解質。在出血停止2~3天后進流質,避免暴飲食,避免食用過冷、過熱、粗糙和一些產(chǎn)氣多的食物和飲料,食溫一般在40℃左右(過熱飲食易使血擴張誘發(fā)出血),進食后應嚴密觀察患者腹部癥狀,有腹脹、惡心、嘔吐時應及時調整飲食并報告醫(yī)師進行相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