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病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它以基本的特征性思維和知覺歪曲,情感不適當或遲鈍為總體特點,在精神病發(fā)病率中占第一位。
精神分裂癥急性期的共同特點:嚴重的精神障礙和心理紊亂、幻覺、妄想、心理活動脫離社會現(xiàn)實、喪失社會適應能力,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人及關系中缺乏倫理、道德、信念和法律觀念,缺乏自知力,否認有病,不能主動敘述病情,拒絕治療護理和社會支持。
在此期,護患之間的關系是: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主動與被動模式,主動的一方是護士,被動的一方是病人。此時護士要特別注意接觸病人的方法和交往藝術,要迂回曲折地接近病人,尋找和病人的共同點。如何通過觀察病人的表情、姿態(tài)、態(tài)度和動作,發(fā)現(xiàn)其存在的心理問題和需求,也可通過迂回的言詞與病人交流,如:急性期病人都說自己沒病,不需要打針服藥,只是睡不著,護士不能說“你有精神病,必須治療”這樣必然發(fā)生沖突。應該以關懷的口吻與病人說:“沒有人說你是精神病,既然睡不著,用點藥就能睡好些,不是很好嗎?……”又如:病人說:“鄰居們在講我的壞話”護士不要與之爭執(zhí),不應說:“這是幻聽、是病態(tài)。”病人肯定接受不了,應該說:“你想想,醫(yī)院離你家這么遠,你能聽到他們講話?這可能嗎?”若病人能接受,就作進一步的解釋,反正就馬上改為緩和的詞語“再調查一下吧!……”凡此種種,目的在于穩(wěn)定病人的情緒,以便進行治療和管理。經過強化治療后病人就比較穩(wěn)妥地渡過急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