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敏灸是采用點燃的艾材產生的艾熱懸灸熱敏態(tài)穴位,激發(fā)透熱、擴熱、傳熱、局部不(微)熱遠部熱、表面不(微)熱深部熱、非熱覺等熱敏灸感和經氣傳導,并施以個體化的飽和消敏灸量,從而明顯提高了艾灸療效的一種新療法。熱敏灸療法與傳統(tǒng)懸灸療法一樣,具有溫經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防病保健的作用,常用于寒濕痹痛、臟腑虛寒、陽氣虛脫、氣虛下陷、經絡瘀阻等證及亞健康調理。
基本操作方法:
(一)穴位熱敏現(xiàn)象
1.透熱:灸熱從施灸點皮膚表面直接向深部組織穿透,甚至直達胸腹腔臟器。
2.擴熱:灸熱以施灸點為中心向周圍片狀擴散。
3.傳熱:灸熱從施灸點開始循一定路線向遠部傳導,甚至到達病所。
4.局部不(微)熱遠部熱:施灸部位不(或微)熱,而遠離施灸的部位感覺甚熱。
5.表面不(微)熱深部熱:施灸部位的皮膚不(或微)熱,而皮膚下深部組織甚至胸腹腔臟器感覺甚熱。
6.其他非熱感覺:施灸(懸灸)部位或遠離施灸部位產生酸、脹、壓、重、痛、麻、冷等非熱感覺。
以上灸療現(xiàn)象的發(fā)生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相關穴位對艾熱異常敏感,產生一個“小刺激大反應”(其他非相關穴位對艾熱僅產生局部和表面的熱感)。這種現(xiàn)象稱為穴位熱敏現(xiàn)象,這些已熱敏的穴位稱為熱敏穴位。
(二)穴位熱敏的探查
1.灸材選擇:熱敏穴位的最優(yōu)刺激方式為艾條懸灸,故選擇純艾條作為穴位熱敏探查的灸材。
2.探查準備:保持診室安靜,溫度在20-30℃。讓患者選擇舒適體位醫(y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充分暴露探查部位,放松肌肉,均勻呼吸,思想集中,體會艾灸時的感覺。醫(yī)生集中注意力于施灸部位,詢問患者在艾灸探查過程中的感覺。
3.探查部位:穴位熱敏是疾病在體表的一種反應狀態(tài),它直接或間接的反映機體疾病的部位、性質和病理變化。不同病癥穴位熱敏的出現(xiàn)部位是不同的,但是有其規(guī)律,不同病癥的穴位熱敏高發(fā)部位見下述。
4.探查手法:用點燃的艾條,對準選擇的上述熱敏穴位作為施灸部位進行懸灸,距離皮膚3厘米左右處熏烤,使患者局部感覺溫熱而無灼痛感。常用的懸灸探查手法有回旋灸、循經往返灸、雀啄灸、溫和灸等。熱敏穴位的探查手法通常是這4種手法的組合。按上述順序每種手法操作1分鐘,反復重復上述手法,灸至皮膚潮紅為度,一般2-3遍即可,然后再施行溫和灸手法進行灸治療。
(1)回旋灸:用點燃的艾條,與施灸部位皮膚保持一定距離,均勻地往復回旋熏烤施灸。
(2)循經往返:用點燃的艾條在患者體表,距離皮膚3厘米左右,勻速地沿經脈循行方向往返移動施灸,以患者感覺施灸路線溫熱潮紅為度。
(3)雀啄灸:用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擺動,如鳥雀啄食一樣。
(4)溫和灸:用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3厘米左右處熏烤,使患者局部感覺溫熱而無灼痛感。
5.穴位熱敏的判別
穴位是否發(fā)生熱敏是根據施灸部位對艾條懸灸的灸感反應來判別的。在探查過程中,已發(fā)生熱敏的穴位會出現(xiàn)上述6種灸感反應(即穴位熱敏現(xiàn)象)的1種或1種以上。在此過程中,囑患者要集中注意力,細心體會施灸部位的灸感變化,當出現(xiàn)上述6種熱敏灸感中的任何一種時,應及時告知施灸者。只要出現(xiàn)上述穴位熱敏現(xiàn)象的1種或1種以上,表明該穴位已發(fā)生熱敏。
(三)熱敏灸的施灸手法:熱敏灸療法采用艾條懸灸的方法,可分為單點溫和灸、雙點溫和灸、三點溫和灸、接力溫和灸、循經往返灸。
1.單點溫和灸:將點燃的艾條對準選擇的熱敏穴位,在距離皮膚3厘米左右施行溫和灸法,以患者無灼痛感為度。每穴施灸時間以熱敏灸感消失為度,不拘時間長短。
2.雙點溫和灸:即同時對兩個熱敏穴位進行艾條懸灸操作,分單手雙點溫和灸和雙手雙點溫和灸。每穴施灸時間以熱敏灸感消失為度,不拘時間長短。
3.接力溫和灸:在上述灸法的基礎上,如果灸感傳導不理想,可以在感傳路線上遠離這個穴位的端點進行艾灸,這樣可以延長感傳的距離。
4.循經往返灸:此手法既可用于探查穴位,同時也是治療常用的手法。用點燃的艾條在患者體表距離皮膚3厘米左右,沿經脈循行方向往返勻速移動施灸,以患者感覺施灸路線溫熱為度。此法適用于正氣不足,感傳較弱的患者。
(四)熱敏灸劑量
掌握最優(yōu)施灸劑量,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防止發(fā)生不良反應。穴位熱敏的施灸劑量不同于傳統(tǒng)艾灸療法,是以上述熱敏現(xiàn)象消失所需要的時間為每穴施灸的個體化最優(yōu)施灸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