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線療法是將羊腸線或生物蛋白線植入人體穴位內,利用線體對穴位的持續(xù)刺激作用,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法。包括“物理刺激效應”和“化學刺激效應”兩個方面,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補虛瀉實的作用。常用于哮喘、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癲癇、糖尿病、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腸炎、肥胖癥等疾病的治療。
基本操作方法:
(一)陸氏埋線針操作方法
采用69式陸氏埋線針,適用于需較大量刺激和需較長時間治療的病種,如腰椎間盤突出癥、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疾病的治療。針具可重復使用,須常規(guī)消毒。
1.根據中醫(yī)診斷處方、選擇合適體位,一般先埋背部穴再埋正面穴。
2.選好穴位,做好標記,進針點一般選在穴位的下方1厘米處。
3.皮膚常規(guī)消毒。
4.局部麻醉,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先在進針點打出皮丘,然后向治療要求的深度邊推麻藥邊進針至穴位處,一般一穴用藥0.5-1毫升左右。出針后用75%乙醇再消毒一次。
5.左手持鑷子夾住所需要的無菌羊腸線,將線的中心置于皮丘下。右手持埋線針醫(y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缺口向下壓線,同時用左手示指繃緊穴位消毒區(qū)下方的皮膚,左手的中指夾住鑷子隨時準備去夾移動的羊腸線,左手的小指夾棉球或紗布方塊。左手的拇指指腹對準埋線針的針尾部,配合右手(不用力,只掌握進針角度和深淺度)進針,直至將羊腸線埋入穴位部位為止。松左手、右手快速出針,出針時應注意不要轉動針體,左手用棉球或紗布按壓針眼后,然后再作消毒處理。
6.針眼處理,對出針后出血的患者,可讓其自行流出幾滴,再壓迫針眼片刻,對不出血的患者可輕輕擠壓針眼使之出血。消毒后用無菌敷料包扎,以保護針眼,一兩天后可把敷料去掉。
(二)一次性埋線針操作方法
一次性埋線針類似于腰椎穿刺針,針尖為坡形,較為銳利,常用的為7號、9號、12號、16號。對于糖尿病、面肌痙攣等不需大量刺激的病證,均可使用。使用前需將相應型號的無菌羊腸線從針頭裝入針管內備用。
1.體位、選穴、消毒、局部麻醉同前,使用7號針和9號針時可不用局部麻醉。
2.進針:左手示指和拇指繃緊已消毒的穴位的兩側,無名指和小指夾乙醇棉球,右手拇指、示指和中指持針,快速進入皮膚,然后緩慢推針到治療所需的深度,用右手示指邊推針芯邊退針,到皮下時快速出針,同時左手用棉球按壓針眼。
3.針眼處理:用75%乙醇消毒,然后無菌敷料包扎。
(三)操作要領
即“兩快一慢”操作方法。“兩快”為進針時手腕用力,針尖快速刺至皮下;出針時邊退針邊放線,退至皮下時,快速出針。“一慢”為過皮后緩慢推針至治療所需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