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理論 > 辨證論治 > 中醫(yī)內科 > 正文

脾虛的癥狀

2015-05-13 14:22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出現(xiàn)肥胖浮腫、舌苔淡白、四肢冰涼、月經(jīng)不調等癥,這多半跟脾虛有關系,很多時候脾虛者還會帶有體濕及體寒等癥。那么什么是脾虛呢?脾虛的癥狀有哪些?其病因是什么?相應的,體濕的癥狀有哪些?體寒的癥狀有哪些?下面跟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一起去了解下!

脾虛的癥狀

以前,我們很少關注脾虛,但是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脾虛之癥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

所謂脾虛,為中醫(yī)名詞術語。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xiàn)象及病證。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tǒng)血等證型。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tǒng)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并可出現(xiàn)營養(yǎng)障礙,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濕釀痰,或發(fā)生失血等癥。

脾虛的臨床表現(xiàn)

脾虛證是指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證,其病情比較繁雜,主要有嘔吐、泄瀉、水腫、出血、經(jīng)閉、帶下、四肢逆冷、小兒多涎等臨床表現(xiàn)。

1.脾氣虛

腹脹納少,食后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2.脾陽虛

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節(jié)按,形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氣下陷

在脾氣虛見癥基礎上,有氣陷臨床表現(xiàn),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

4.脾不統(tǒng)血

在脾氣虛見癥基礎上,有慢性出血臨床表現(xiàn),如月經(jīng)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癥狀。

脾虛的病因

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統(tǒng)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人體出生后,各臟腑組織器官皆依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養(yǎng),故稱脾為“后天之本”。其與胃、肉、唇、口等構成脾系統(tǒng)。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jié)、情志因素、勞逸失調,藥、食損脾或慢性腎病患者濕邪久居,損傷脾氣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xiàn)或伴有脾虛。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1.脾氣虛

多因飲食不節(jié),或勞倦過度,或憂思日久,損傷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體虛弱。

2.脾陽虛

多因脾氣虛衰進一步發(fā)展而成,也可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或因寒涼藥物太過,損傷脾陽,或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氣下陷

中氣亦指脾氣。脾氣上升,將水谷精微之氣上輸于肺,以榮養(yǎng)其他臟腑,若脾虛中氣下陷,可出現(xiàn)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癥。

4.脾不統(tǒng)血

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jīng)。

體濕的癥狀

體濕即為體內濕氣,其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對于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jié)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tǒng)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

體濕的癥狀

體濕即為體內濕氣,其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對于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jié)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tǒng)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

中醫(y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濕。脾喜燥而惡濕,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濕功能正常,濕邪則不易致病。反之,濕氣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現(xiàn)頭昏頭重、四肢酸懶、身重而痛、關節(jié)屈伸不利、胸中郁悶、脘腹脹滿、惡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癥狀。

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yī)最怕濕邪。寒、熱都好辦,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咱就驅風,有燥咱就潤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濕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濕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yī)里除了燥濕,還有利濕、化濕、滲濕等對付濕邪的方法濕是最容易滲透的??偸且c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為什么現(xiàn)代人的病那么復雜,那么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濕,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濕氣里應外合,糾纏不清!怎么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濕呢?

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xiàn),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

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jīng)很重很重了。如果你實在不愿意觀察大便,吐出舌頭觀察一下黃中帶膩,那是體內有濕的表現(xiàn)。黃得越厲害,或者膩得越厲害,說明濕邪越厲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也能判斷他體內濕氣很重。中醫(yī)里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干的襯衫似的那么別扭。

體寒的癥狀

“體寒”,以中醫(yī)看,大部分叫做“虛寒”,就是體質虛且寒。中醫(yī)對于病情,可以用“八綱辨證”法說明,分成“陰、陽、表、里、虛、實、寒、熱”。這個八綱辨證,虛跟寒都在同一個人身上表現(xiàn),所以我們就說這個人虛寒。寒體質的人就怕冷,再加上虛就更怕冷了。長期處于寒性體質,女性會影響到生育、月經(jīng)等,男性就會引發(fā)性功能障礙。

體寒是由于體質和生活習慣的交錯而引起的癥狀,要想徹底治療體寒,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但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多留意,并且長久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就能有效地防治體寒。身體中的熱量大部分是由“肌肉”產(chǎn)生的,特別是通過下半身肌肉的“使用”,能夠有效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從而達到體熱的效果。平日里,可盡量用腳尖站立,拉伸拉伸手指,血液循環(huán)流暢了,體寒也就得到了有效預防。

典型癥狀

輕度體寒癥狀

1、怕冷,手腳冰涼

2、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復期長

3、生理期經(jīng)痛嚴重,腹部有垂墜感

4、面色暗淡,無血色

5、易疲勞,關節(jié)部位易酸痛

6、睡眠質量差,睡眠淺

符合以上3項即可視為輕度體寒。

中度體寒癥狀

1、口腔內易發(fā)炎,易長口瘡

2、容易便秘,經(jīng)常覺得肚子漲

3、生理期紊亂,天冷后易延期或量少

4、皮膚干燥易干裂

5、腳后跟易干裂,腳部血液循環(huán)差

6、愛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

符合以上3項以及以上,為中度體寒癥狀。

重度體寒癥狀

1、尿頻尿液不易排出

2、下半身水腫嚴重

3、睡一夜手腳都仍冰冷

4、起床時手腳發(fā)麻

5、經(jīng)常感到疲倦,四肢發(fā)酸,沒有精神

6、經(jīng)常感到胃脹氣

符合以上3項以及以上,為重度體寒患者。

 其實,對我們來說,無論脾虛、體濕還是體寒,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時候,這些病癥都跟我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通過本文,希望各位朋友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日常生活細節(jié)進行調理,擺脫脾虛、體濕、體寒。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資訊
距離2024醫(yī)師二試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高頻考點
    報考指南
    模擬試卷
    復習經(jīng)驗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