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1月06日 19:00-21:00
詳情11月07日 19:00-22:00
詳情兒科常用的幾種外治法:
「熏洗法」
這是利用中藥的藥液及蒸氣熏洗人體外表的一種治法。如麻疹發(fā)疹初期,為了達到透疹的目的,用生麻黃、浮萍、芫荽子、西河柳煎水后,加黃酒擦洗頭部和四肢,并將藥液放在室內煮沸蒸發(fā),使空氣濕潤,體表亦能接觸藥氣,有利透疹?;寄I病綜合征的小兒,浮腫較甚,可用河白草煎湯熏洗軀體,有發(fā)汗消腫的作用?;际n麻疹時,常用香樟木、葎草、蒼耳草等煎湯熏洗,有止癢退疹的功效。
「涂敷法」
這是用新鮮的中藥搗爛,或用藥物研末加入水或醋調勻后,涂敷于體表的一種外治法,如選用鮮馬齒莧、鮮烏蘞梅、鮮芙蓉葉、鮮絲瓜葉等,搗爛外敷腮部,治療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有加速腮腫消退的作用。再如用白芥子粉,加等量面粉,用溫水調成糊狀,用紗布包好后,在清晨敷于背部脊柱兩側,用以治療肺炎恢復期濕啰音吸收不好者。小兒時期盜汗為常見病證,內治效果不顯,可用五倍子研粉后,用醋調成糊狀,臨睡時敷于臍部,外用紗布蓋住固定,有固攝止汗的效果。
「敷貼法」
這是用藥物制成軟膏、藥餅,或將某些芳香走竄的藥物撒于普通膏藥上,敷貼于局部的一種治療方法。如用丁香、肉桂、麝香等藥粉,撒于普通膏藥上壩G于臍部,用以治療嬰兒慢性腹瀉,起溫中止瀉,調整胃腸功能的作用。再如夏季三伏天哮喘穴位敷貼法,每一伏敷貼1~2次,共3~6次,連用3年,臨床療效顯著,有減輕和預防哮喘發(fā)作的作用,常用的處方為《張氏醫(yī)通》白芥子涂法中所載,用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細辛,研粉用生姜汁調制成6只藥餅,餅中放少許麝香(或丁香),敷于肺俞、膏盲、百勞穴上,也可用電離于導入法,縮短敷貼時間,加強透入的力度。
「罨包法」
這是用藥物置于局部肌膚,并加以包扎的一種外治法。如飲食不節(jié),食積于內,或積滯證時,出現(xiàn)腹脹腹?jié)M,曖腐酸臭,時有嘔惡,舌苔厚膩,可用皮硝包扎于臍部,即可使內積之食滯消去,此法在民間運用已久。再如慢性泄瀉,用大蒜適量,搗爛后包扎于腳底心和臍部,有溫經止瀉的作用。易高熱驚厥的嬰幼兒,可用山桅末、桃仁泥、面粉、雞蛋清調勻,罨包于足心,有減少減輕發(fā)生的作用。
「熱熨法」
這是將藥物炒熱后,用布包裹,以熨肌表的一種外治法。如治療寒性腹痛,陣陣發(fā)作,得溫較舒,遇冷加重者,可用食鹽炒熱后,用布包后熨腹部,可有溫中止痛的功效。再如尿閉時,可用生蔥、食鹽一起炒熱,用布包后熨少腹部,有通利小便的功效。也有用生銹鐵屑,與川烏、草烏、羌活、獨活、桂枝等中藥細末拌和,加人適量食醋,干濕適當,裝入布袋,發(fā)熱后熨于患處,治療風濕痹證。也可用當歸研成粗末,炒熱后用布包,或布包后蒸熱,熨臍腹部,用以治療腹痛、疝氣、腸痙攣等。
「漱回法」
用藥液漱口,治療口腔、咽喉疾病的一種療法。小兒口腔粘膜柔嫩,易于破損引起口腔炎癥,或因心脾胃積熱上熏,導致發(fā)生鵝口瘡、口瘡、口穈等,在運用內治服藥時,常須配合外治法,在涂吹口藥之前,漱口消毒是常用的一種方法,如用銀花、甘草煎湯,或野菊花、一枝黃花煎湯漱口治療口瘡、口糜;用野薔該花露漱洗口腔,治療鵝口瘡。選用銀花、菊花、竹葉、魚腥草、一枝黃花、生甘草等煎水漱口,對健康小兒,也有預防口腔疾病發(fā)生的作用。如一枝黃花液,目前已成為中醫(yī)口腔護理常規(guī)消毒液之一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吹日法」
主要用來治療口腔粘膜和咽部疾病??谇徽衬ぜ膊∮轩Z口瘡、皰疹性日炎和急性球菌性口炎等,后兩種口腔炎中醫(yī)稱口瘡和口糜。治療口腔炎,除辨證服用中藥湯劑外,還需配合吹口藥外治,以加速瘡面痊愈。目前臨床上用治口瘡的吹口藥,有錫類散、珠黃散、冰硼散、青黛散等。這些吹口藥中,因多數含有冰片、薄荷之類芳香的中藥,涂在創(chuàng)面上,清涼舒適,能減輕局部疼痛。目瘡病情較輕,僅有少許潰瘍,只需選用冰硼散或珠黃散;若潰爛較重,或連一片,并有全身癥狀,可用青黛散、錫類散,潰爛好轉,再改用珠黃散。若咽喉腫痛,可用冰硼散、喉癥散。
「吹鼻和滴耳法」
吹鼻法是用藥末吹人鼻孔,刺激鼻腔達到噴嚏目的之治法。如運用直達散吹鼻取嚏,以治鼻塞不通,昏厥不醒等。吹鼻法還應用于治療鼻部疾患,如用蒼耳子、辛夷花研細末,每次少許吹鼻內,以治鼻竇炎等。滴耳法是用藥液滴入耳內以治耳部疾患的一種外治法,如用鮮虎耳草或鮮地錦草,搗爛取計滴耳,或大蒜頭適量,去皮搗爛加冷開水少許,絞取液汁滴耳,以治中耳炎等。
「蒸汽及霧化吸人法」
這是用蒸汽吸入器或超聲霧化器,使水蒸汽或中藥藥液的氣霧由病兒口鼻吸入的一種療法。蒸汽吸入法為用水汽吸入,主要起濕潤咽喉粘膜的作用,可使痰粘變稀而易咯出,也可使喉部水腫減輕,常用于麻疹和喉炎。超聲霧化時,用水或加用一些芳香中藥煎液,如藿香、佩蘭、薄荷、荊芥等,常用于感冒,若要用此法治肺炎、哮喘、支氣管炎測將辨證后所用內服藥物中的一些主藥,煎液過濾后,供霧化吸入用。超聲霧化器產生的霧滴直徑僅3~6μm,約80%~90%可達各級支氣管和肺泡,效果較好。
「拔罐療法」
以竹罐為工具拔罐,治療小兒疾病較為安全。此法是利用燃料熱力,排去其中空氣,產生負壓,使之吸著于皮膚,造成被拔部位皮膚郁血,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小兒所用竹罐口徑一般為4~5厘米,每次5分鐘左右。此法能促進氣血流暢,營衛(wèi)運行,有祛風、散寒、止痛等作用,適用于肺炎、腹痛、哮喘、遺尿、風濕病等。嬰兒皮膚嬌嫩,不適用此法。抽搐、皮膚過敏、水腫、皮膚感染、有出血傾向者,均屬禁忌。取罐時以食指按壓罐邊皮膚,將竹罐向另一側傾斜,使空氣進入罐內,罐即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