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白喉的發(fā)病原理|病理變化:
白喉的病變分為局部假膜性炎癥及外毒素引起的毒血癥兩方面。白喉桿菌侵入咽部粘膜后即在粘膜表層組織中生長繁殖,一般不引起菌血癥。白喉桿菌產(chǎn)生的外毒素為致病的主要因素,該毒素有A、B兩個片段,B片段無直接的毒性,但當它與細胞表面受體結(jié)合,A片段即進入細胞內(nèi),從而對細胞發(fā)生直接致死作用。其病變表現(xiàn)為局部粘膜上皮細胞壞死,并逐漸擴大融合,同時可見局部粘膜血管擴張充血,大量纖維蛋白滲出。滲出的纖維蛋白與壞死細胞、白細胞和細菌凝結(jié)在一起,覆蓋在破壞的粘膜表面,形成本病的特征性假膜。假膜一般為灰白色,有混合感染時呈黃色或污穢色,伴出血時呈黑色。假膜質(zhì)地致密,開始薄,繼之變厚,邊緣較整齊,不易脫落,用力剝脫時可出血。假膜形成處及周圍組織呈輕度充血腫脹。假膜可由扁桃體向咽峽、鼻、喉、氣管、支氣管等處擴展,鼻咽、氣管處的假膜易于脫落造成呼吸窒息。假膜范圍愈廣泛,毒素吸收量愈大,中毒癥狀亦愈重。如毒素始吸附于細胞表面,可為抗毒素所中和,若已進入細胞內(nèi),則不能被抗毒素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