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1月06日 19:00-21:00
詳情11月07日 19:00-22:00
詳情中醫(yī)緩解疼痛的常用對穴:
緩解疼痛的對穴是指二個穴位相配同時使用,具有較好的治痛作用。而把二個穴位單獨使用,治痛作用則不強,或者沒有治痛作用。今天小編就介紹幾對常用的緩解疼痛的穴位。
一、合谷-太沖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鎮(zhèn)痙,疏肝利膽的作用。
方義:合谷與太沖相配稱四關穴,二穴均為原穴,前者為手陽明大腸經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后者為足厥陰肝經。有“五臟有疾,取之十二原”之說。合谷、太沖相配,一是陰之盡,一是陽之始,為陰陽交替之象。一陰一陽,一氣一血,一上一下,一手一足,可調整上下陰陽,故合稱為“開四關”。合谷配太沖,太沖可疏肝利膽,理氣止痛,合谷為止痛要穴。其重在理氣調血,使經脈氣血通暢,不通則痛,故對人體氣機不暢,經脈氣血不通者有明顯的療效。
【注意事項:孕婦忌用】
但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三陰交穴和合谷穴,具有催產下胎的作用。所以孕婦盡量不要去刺激這個穴位為好。
二、內關-足三里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健脾和胃,寬胸理氣,降逆止嘔,寧心安神的作用。
方義:內關為心包經的輸穴,又為該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與陰維脈 相通,寬胸理氣之功為主。而足三里為胃經之合穴,合治內腑,疏通中焦氣機,健脾和胃止痛。
三、粱丘-公孫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解痙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
方義:粱丘為胃經的郄穴,郄穴是經脈之氣深居之處,治痛作用最強。公孫為足太陰脾經輸穴、絡穴,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沖脈,它別出分支,入腹絡于腸胃。所以實證的胃腸道疼痛的患者,取此穴更為適宜。
四、合谷-內庭
功用:二穴相配具有瀉胃火,降嘔 化積滯,理氣止氣止痛之功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
方義: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清熱利咽,清炎止痛的作用。內庭為陽明胃經滎穴,具有清熱 瀉火作用。所以胃腸二經之熱,本對穴有清瀉之功。如對風火牙痛及口腔粘膜糜爛的病人,取本對穴,針用瀉法,可起立竿見影之效。
五、人中-委中
功用:二穴相配可醒腦開竅,安神定志,通經和絡止痛。
方義:人中為督脈的輸穴,位于口鼻之間,口通地氣,鼻通天氣,天地相通,竅開腦醒,督通絡暢。委中為足太陽膀胱經合穴,在舒經活絡,行氣活血,善治腰痛之功。因腰為腎之府,足少陰腎經之氣,由內踝上行至膝、腘內側,折向腘中央,二經于委中穴相會,太陽下行,少陰上行。
六、曲池-上巨虛
功用:二穴相配可清熱 利濕,行氣止痛,制止瀉痢。
方義: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上巨虛為其下合穴,‘合治內腑’,所以本對穴善治大腸諸疾,針后能消炎止痛,清熱 利濕,改善腸道的蠕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