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時間待定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大飛揚草性味|用量|主治: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飛揚草的全草或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tài)】飛揚草一年生草木,被粗毛,含白色乳汁,通常由莖基部分枝。枝常淡紅色或淡紫色,匍匐狀或擴展,長15~40厘米。葉對生;卵形至矩圓形,長1~4厘米,基部略狹而偏斜,邊緣有小鋸齒,中部通常有紫斑;托葉小,線形。杯狀花序多數(shù)密集成腋生頭狀花序;總苞寬鐘形,外被柔毛,頂端4裂;腺體4,漏斗狀,有短柄及花瓣狀附屬物;花單性,無花枝:雌雄花同生于總苞內;雄花多數(shù),雄蕊1;雌花單1,生于花序中央,子房3室,花柱3.蒴果闊卵形,長約1.5毫米,被毛,三角形。花期全年。
【采集】夏、秋間采收,曬干。
【藥材】干燥帶根全草,長15~30厘米。根細長彎曲;莖圓柱形,粗1~3毫來,稍屈曲,紅棕色,有不規(guī)則的淺縱皺及小疣點,節(jié)明顯,被黃綠色粗毛;質堅脆易斷,斷面木質白色,中空;葉多卷縮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紙質易碎;葉腋有花序,花細小,極多,干縮,或帶蒴果。氣弱而特異。
【性味】辛酸,寒。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酸,性烈。
②《嶺南采藥錄》:味酸苦,性寒。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微辛酸,微涼。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通乳,滲濕,止癢。治急性腸炎,菌痢,淋病,尿血,肺癰,乳癰,疔瘡,腫毒,濕疹,腳癬,皮膚瘙癢。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浮游虛火,敷牙肉腫痛。
②《嶺南采藥錄》:煎水洗疥癩。
③《福建民間草藥》:消癰解毒,利尿止痢。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祛風止癢,通乳。治腸炎,痢疾,皮炎,濕疹,皮膚瘙癢,腳癬,產(chǎn)后少乳。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鮮者1~2兩)。外用:煎水洗或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