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本草》一經,撰自炎農。其種三百六十五,以象周天之數。漢末張仲景悉以《本經》 撰方 ,治療疾苦,其效如響。此《傷寒》、《金匱》所由稱方藥之祖也。自唐以降,藥品日增, 而性味多未研究,率皆師心自用。沿及宋、元,藥益稱倍,仍相謬誤。即以《本經》制方, 其精 無如 耳目所及無多,古今名實互異,地土殊產,氣味異質,一時難以推測。故特即諸家增補,擇 其稍精詳者,附諸《本經》,合為一體,兼為稍斂句法,以便誦讀醫(yī)|學教育網整理。其土產形狀,真贗謬誤 ,悉折衷于李氏《綱目》,如是而已。蓋本草之撰,代有其作,試舉其目,兼約其略。陶氏 參《別錄》而名醫(yī)仍舊,(蕭梁陶弘景增補《名醫(yī)別錄》。)徐氏增《藥對》而雷公悉遵。( 北齊徐之才補《雷公藥對》。)唐之英公,后增修乎通明,而詳定又賴蘇恭;(唐李 撰《英 公本草》,長史蘇恭重訂)。蜀之韓升,重校證夫新唐,而圖說頗詳陶、蘇。(唐偽翰林韓保 升撰《蜀本草》。)黑白異跡,《開寶》取唐蜀而更訂,(宋開寶間,劉翰撰《開寶本草》)繼踵者,嘉佑之《補注》;(宋嘉佑間,命郎中林億、禹錫撰《嘉佑補注》)。圖說相謬,《圖經》繼《補注》而再刊,(宋仁宗命博士蘇洵撰《圖經本草》)。參效者,寇氏之《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