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基礎 > 正文

藥灸并用治陰挺

2015-08-03 14:12 醫(yī)學教育網
|

患者,張某,女,30歲,本縣人。2014年3月9日初診:兩年前分娩后,子宮脫出陰道口,伴小腹墜脹,后經他醫(yī)以補中益氣湯加減治之,至今未愈。患者孕3產1,胎死腹中兩次,行藥流。

現癥:小腹墜脹,稍持重物、抱孩子、站立時間稍長則子宮下脫于陰道口外。平時疲乏,納差不饑,時作寒熱汗出,夜尿多,小腹時有脹痛,伴腰困。月經正常,帶下少。舌淡苔薄白而潤,脈弱。

辨證:脾腎陽虛,沖任不固,中氣下陷,營衛(wèi)不調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處方:炮附子10克,炒白術15克,鹿茸5克(另研末吞服),菟絲子30克,川斷30克,狗脊15克,桑寄生30克,炙黃芪30克,升麻6克,桂枝6克,柴胡6克,覆盆子15克,干姜10克,枳實15克,人參10克,炙草10克,吳茱萸6克,烏藥10克(后下),熟地30克,生山藥15克。7劑。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

另配以艾條溫灸,百會、太沖、足三里、三陰交、中脘、神闕、關元、氣海。每日1次,40分鐘。

二診(2014年3月16日):寒熱止,納食增,汗出減,夜尿少,但仍小腹墜脹,腰困,大便溏,便前腹痛,便后痛減。舌淡紅嫩,有齒痕。脈濡。

辯證:肝脾不和,水飲停滯,中氣下陷,腎陽虛虧。

處方:云苓30克,桂枝15克,白術30克,炙草10克,炙黃芪60克,陳皮10克,白芍10克,防風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枳實10克,人參10克,菟絲子30克,故紙15克,吳茱萸6克。5劑。

配合灸百會、足三里、三陰交、太沖、關元、氣海、中脘、神闕。每日1次。

三診(3月23日):子宮脫垂十愈三、四,腰困減輕,大便溏,帶下稀白,舌淡苔薄脈弱。以二診方去陳皮、白芍、防風加桑寄生30克,鹿茸3克(另研),狗脊15克,羌活10克。7劑。

配合灸百會、陽池、足三里、三陰交、關元、氣海。

四診(2014年3月31日):今日經凈,以往經后必宮垂,近幾日子宮未脫,帶下也少,納可,入眠好。苔淡紅苔薄白,脈濡滑。以3月23日方續(xù)服7劑,后以補中益氣丸、金匱腎氣丸善后。半年后隨訪子宮脫垂未發(fā) .

按:婦女子宮下脫,甚至脫出陰戶之外,或者陰道壁膨出,稱為陰挺,又稱陰脫、陰痔、產腸不收等,多由分娩損傷后所致,常見于經產婦?,F代醫(yī)學分別稱為“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明代張景岳《景岳全書·婦人規(guī)》中云:“此或因胞絡傷損,或因分娩過勞,或因郁熱下墜,或因氣虛下脫,大都此證。”應該以升補元氣、固澀真陰為治療原則。

百會穴,升陽固脫,三陰交、足三里、中脘穴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神闕、氣海、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太沖穴疏肝調氣血。內服方中,人參、白術、云苓、炙甘草、柴胡、炙黃芪、補中益氣,升陽舉陷,桑寄生、鹿茸、補骨脂、菟絲子、狗脊,補肝腎,壯腎陽;吳茱萸,溫中散寒解郁;桂枝通陽散寒;枳實、升麻一升一降,使清氣得以升發(fā),濁氣得以下泄。《素問》所云:“升降出入無器不有”,“陽病者,上行極而下,陰病者,下行極而上”,“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chen(月+真)脹”。升降出入是人體氣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人體臟腑經絡的功能活動,氣血津液的化生無不依賴于氣機的升降活動。人體氣機升降相因,無降則無以升,故而在大隊溫補脾腎藥同時加苦寒泄降之枳實,乃欲升先降之意,與升麻、柴胡相呼應,以收清升濁降之效。用羌活者,風藥能升陽也。前醫(yī)以補中益氣兩年不效,其因即在于欲升未降也。再者,本案脾腎雙虧,僅予補脾升提,未予溫腎壯陽故而不效也。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資訊
距離2024醫(yī)師二試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高頻考點
    報考指南
    模擬試卷
    復習經驗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