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鄉(xiāng)村醫(yī)生在實施刮痧技術時的操作規(guī)程是什么樣的呢?醫(yī)學教育網(wǎng)的小編為您整理如下:
一、刮痧前準備
首先詳細詢問病情,明確臨床診斷,確定是否屬于刮痧的適應證,有無禁忌等情況,然后根據(jù)病人的病情,確定要刮拭的部位(經(jīng)絡、腧穴及穴區(qū))。另外,還要根據(jù)病人的性別、年齡的長幼、形體的胖瘦、體質(zhì)的強弱、病情的虛實、病變部位的表里深淺和所取經(jīng)絡腧穴所在的具體部位,選用補法、瀉法或平補平瀉法,并向病人說明刮痧情況,解除恐懼心理,以求密切配合,取得理想療效。
其次要檢查刮痧板是否清活,邊緣是否有裂口,刮痧活血劑是否備好,質(zhì)量情況如何。刮痧板為水牛角制品,有一定硬度、彈性和韌性。水牛角為天然原料,對人體衣面無毒性刺激,禁用化學品如塑料品刮拭皮膚,以免化學刺激造成繼發(fā)病癥,金屬、陶瓷、玉石等由于易傷皮膚、易碎或價格昂貴等原因,故較少應用。刮痧板可用清水或肥皂水、消毒液清洗,然后用毛巾擦干,表面也可用酒精消毒。原則上要求誰接受刮痧,用誰的刮痧板,以避免交叉感染。
另外,臨刮前對病人的皮膚進行必要的擦洗,或囑附下次來診前自行做好準備,以利刮治和預防感染。
二、體位的選擇
病人體位的選擇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刮痧的療效。
所選體位要求做到:
1)病人感覺自然舒適。
2)能保持一定時間以接受治療。
3)利于刮痧操作。
4)同一種體位姿勢過久,可更換體位,以避免病人產(chǎn)生病勞,但還是盡量減少病人變換位體位之苦。
具體體位選擇如下:
1)如果刮拭人體頭面、頸項、肩胛等部位,可以采取坐式、側(cè)式、仰式和俯臥式。
2)刮拭人體胸腹、脅肋、腰背等部位,采取仰臥、側(cè)臥和俯臥位。
3)刮拭人體臀部、四肢、肘窩、腘窩等部位,采取坐式、側(cè)臥式、屈曲式等。
4)有一些經(jīng)穴部位和一些特殊刮拭部位,須通過局部的運動,以及一定的姿勢,而運用不同的體位方式,如轉(zhuǎn)手式、舉臂式等,患部向側(cè)方或向上,以利于刮拭。
總而言之,患者的體位是根據(jù)病情的需要而定,即不同的病情,由于所刮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體位姿勢。
三、涂抹刮痧油
刮痧前,先暴露出要刮拭的部位,在其處涂上刮痧潤滑劑。具體方法是將瓶口朝下,使刮痧潤滑劑從小孔中自行緩慢滴出,切忌不可用手擠壓,因力刮痧潤滑劑過多,反而不利于刮痧,還會順著皮膚流下而弄臟衣服。
四、根據(jù)病情進行選穴
根據(jù)病情的需要,選擇治療方案,確定治療部位,選準穴位。選穴正確與否是決定療效好壞的關鍵之一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如果選穴(或部位)不當,不但起不到治療作用,反而增加病人的痛苦。
刮痧選穴不要求像針灸那樣嚴格,因刮痧刺激面積寬,即使取穴有偏,穴位也在其中,只要“離穴不離面和線”即可,但不可離之太偏。
五、選擇不同的操作手法
刮痧時,根據(jù)不同的體質(zhì)和不同的病癥采取不同的刮拭手法。具體手法見刮痧技術的技術規(guī)范。
六、刮痧的時間、間隔時間及療程
刮痧時間的長短,應視具體病情、病人體質(zhì)、耐受程度及刮痧手法而異。一般來說,時間短的,刺激量不足;時間長的,刺激量便大;時間太短,不易達到治療效果;刮痧時間過長,又不利于疾病的康復,反而引起不良反應,如疲勞、乏力、嗜睡、暈刮等。所以刮痧時間應據(jù)上述情況而定,要靈活應用。—般每個部位或穴位刮30次左右,刺激強度由輕到重,以病人能忍受為度,每次選4至7個刮拭部位,時間以20至25分鐘為宜,至皮膚出現(xiàn)“痧痕”為止。
初次治療時間不宜過長,手法力度不宜太重,治療1次病就好了,即中止治療。如果病未愈,第2次應間隔3至7天為宜,但具體要看前次所刮出的痧痕是否退盡,根據(jù)刮痧“自家溶血”治病原理,痧未退盡,仍有治療、保健作用,因而不應以時日而定下次刮治時間,應以痧痕退盡與否決定下次刮治時間,同時也保護了皮膚,使皮膚得到了修整。如果病情確實需要再刮,遵守“寧失一穴,勿失一經(jīng)”的原則,可在同一條經(jīng)絡循行路線上取臨近或功效相同的部位進行刮治。一般情況下,以7-10次為1個療程,兩個療程間隔時間各異。首診病人,慢性病、難治性疾病多在第1和第2療程間休息3-5天,第2和第3療程后各休息5至7天,第3和第4療程后各休息10天,以后則隔15-30天。為了鞏同療效,可以配合保健刮熱,如果刮治完成2個療程仍無效果時。可做進一步檢查,切勿延誤病情,再次明確讀斷后,應注意修改刮治方案或配用,改用其他方法。
七、刮痧的方向和順序
為了減輕病人變換體位之苦和避免遺漏刮拭的部位,刮痧時應有方向、有順序地刮。
(1)刮拭方向
均直接(或間接)在人體體表、經(jīng)絡線上反復朝一個方向刮拭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至皮膚出現(xiàn)痧痕為止,切不可來回刮。刮完一處之后,再刮另一處,不可無順序地東刮一下,西刮一下,也不可無目的、無治療方案地亂刮,一般要求由上到下,由內(nèi)到外,由左到右地刮拭。頭部由上到下直刮,或從內(nèi)到外橫刮;肩胛部由上到下橫刮;背腰部、胸腹部由上到下,從內(nèi)到外;上下肢由上而下;曲部、胸脅部由內(nèi)而外斜刮。
(2)刮拭順序
一般為自上而下,先頭部、頸、背、腰部或腹部,后四肢。背腰部及胸腹部可根據(jù)具體病情決定刮拭的先后順序。每個部位一般先刮陽經(jīng),再刮陰經(jīng)。先刮拭身體左側(cè),再刮拭身體右側(cè)。刮拭經(jīng)絡穴位,一般先從上到下,由內(nèi)到外,從左到右地進行。刺激強度根據(jù)病情而定。
刮痧雖然有序,但操作時應視具體病情、病性而靈活運用;如為急性胃腸炎、高熱、中暑等則不拘泥上述順序,急則治標,可先選止吐、止瀉、退熱穴位刮痧;也有根據(jù)生理部位倒刮的,如骶叢部位;視病情需要倒刮的,如下肢靜脈曲張、下肢腫脹、骨折經(jīng)石膏固定后的關節(jié)功能障礙等。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鄉(xiāng)村醫(yī)生刮痧技術的操作規(guī)程的文章,希望可以為鄉(xiāng)村醫(yī)生在實施刮痧技術時提供參考借鑒。